“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绵阳市委、市政府和绵阳人民怀着对雨城灾区人民的深情厚谊,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在第一时间调集救援物资和力量,极尽全力给予宝贵支持,给予了巨大的物资援助和精神鼓舞。在省委、省政府确定由绵阳市对口援建雨城区以来,在受援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相关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加快推进。
一、充分对接,及时签订对口援建框架协议
在省委、省政府作出由绵阳市对口援建雨城区的决策后,绵阳市在对口援建雅安重灾区(县)的六个市中率先开展工作对接,截至目前双方已进行十次对接,《绵阳市—雨城区对口援建工作方案》在较短时间内反复修改完善,凝聚了双方大量的共识和智慧结晶。绵阳市首批援建人员11人于9月17日抵达我区中里镇。
9月18日,绵阳市委书记罗强率领绵阳市党政代表团到我区中里镇实地考察对口援建工作,与我区正式签订对口援建框架协议,同时成立绵阳市对口援建前线指挥部。根据协议,绵阳市将在今后三年从协助编制重建规划实施方案、参与城乡居民住房和城乡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重建、提供技术人才服务、开展人才培训、协调重建物质设备、培育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对口援建协商的其它内容等七个方面对雨城区开展全方位援建,重点选择中里镇新村聚居点建设项目以“交钥匙”方式实施援建,人才培训以“交支票”方式纳援建项目。绵阳市三年对口援建雨城区的实物和资金总额为4020万元。
二、高效联动,加快推进对口援建各项工作
自正式签订援建协议以来,按照“科学统筹、有序推进,自力更生、量入为出,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援受互动、共同发展”4项原则,紧紧围绕重建规划实施方案、城乡居民住房重建、人才培训等7个方面援建内容,双方进行了多次深入对接,共同解决困难问题,相关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一)建立高效联动工作机制。
及时充实区援建委领导力量和工作力量,严格落实两地三方联席会议制度、雨城区与绵阳市驻雨城区前线指挥部联席会议制度、绵阳市参与援建部门与雨城区对应部门对接制度等,全力配合做好对口援建相关服务工作,共同协商解决援建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努力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援建工作格局。区重建办安排专人负责前线指挥部的协调服务,开展工作对接,与绵阳市对口援建前线指挥部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每周定时互通工作推进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高水平编制援建项目规划。
为高标准打造中里场镇和安置小区,绵阳市聘请了知名设计大师台湾大学夏铸九教授领衔的设计团队编制中里镇场镇设计及风貌改造规划。截至目前,按照力争春节前开工建设的时间要求,绵阳市规划设计院和台湾设计团队正在加紧编制中里镇相关规划。其中绵阳市规划设计院负责的《中里镇城镇总体规划》和《中里镇场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已形成中期成果并已征求我区中里镇及相关部门意见,正在加紧修改完善;《中里城镇城市设计及风貌设计规划》预计11月底形成初步方案。
(三)统筹开展产业援建。
结合我区茶叶、皮鞋、猕猴桃、羽绒服等特色产业产品,组织5家企业参加“绵阳造”博览会。将雨城区最生态最优质的产品推荐给更多的消费者,进一步扩大了雨城区及其特色文化产品的知名度。10月10日,绵阳市援建前线指挥部指挥长刘强、副指挥长向先明一行到区政府与区委常委、副区长袁兵以及雨城区涉及一、二、三产业的相关部门负责人就产业援建进行初步对接,详细了解了中里镇观光农业及合江工业园区相关情况。绵阳方面表示,将根据雨城区对产业援建的需求,积极做好产业援建工作。
(四)积极实施人才援建。
区委组织部根据全区灾后重建工作实际,向绵阳方面提交援建人才需求计划,绵阳市委组织部正在进行统筹安排。我区拟定选派4名干部赴绵阳市挂职学习锻炼3个月,通过选派灾后重建任务较重的乡镇、部门领导干部赴绵阳学习参观、组织专家学者到雨城区开展专题讲座和与高校合作培训等方式进行灾后科学重建相关技能培训。经上级批准,绵阳市驻雨城前线指挥部指挥长刘强同志挂职雨城区委委员、常委,副指挥长邓章军同志挂职雨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积极开展医疗卫生等领域援建工作,10月17日绵阳市三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单位24名医护人员在雨城区中里镇开展绵阳市医疗卫生服务进灾区义诊活动,绵阳市首批14名医护人员已分别到雨城区人民医院、疾控中心等单位开展援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