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民为主体、科学重建,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将灾后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生态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相结合,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让地震灾区经济产村相融,灾区群众安居乐业。
而今,“4.20”芦山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快一年了,一个个“别墅式”家园的新村聚居点拔地而起,新村聚居点内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让村民享受到城镇一样的生活环境;一片片播下新产业、新希望的沃土田野已重新泛绿,让一个个产业园区,拓宽群众增收致富的门路……已经入住新村的灾区群众,脸上露出灿烂笑容。灾区群众已经感受到灾区重建带来的生活新变化,增收新路子。村民感慨: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下,重建的不仅是新房,还有产业和信心!
新村聚居点 感受城市味道
6月21日上午9时,刚入住芦山县飞仙关镇凤凰村新村聚居点的任国佐,起床后准备煮面条,他端起盆子跨出房门进菜园地,扯了两窝白菜、摘了几个海椒,端进厨房拧开水龙头,放水清洗,前后不到三分钟。这位73岁的老人感慨:“没想到,住新村聚居点真的安逸!”
任国佐,飞仙关镇凤凰村还路上组,记者见到他时,刚进新村没两天。“老任,快来活动活动!”他刚吃过早饭,屋外就有人喊,任国佐应声出门,原是凤凰村百家店组71岁的杨进德老人约他一起锻炼身体。离任国佐新房不远处,就是健身广场,广场上安有太极揉推器、三位压腿器、单杠等多种健身器材。
任国佐笑眯眯来到健身广场,指着单杠说,他只有单杠,其他都不会用。任国佐边说边伸手抓住单杠,做起臂力运动,一鼓作气做了20多个上拉动作,杨进德竖起拇指连称:厉害。
年轻时,杨进德常在外跑,见多识广。杨进德说,新村聚居点,健身器材、停车场、绿化带、沥青道路、路灯等公共基础齐备,已经感受到城市味道,你看,每家每户房前屋后都有蔬地,出门就能摘到新鲜蔬菜,环境比许多城镇小区巴适。
记者在现场看到,凤凰村新村聚居点设置有两个停车场,停车场内停了不少入住村民的轿车和摩托车,房前屋后菜地,种满了白菜、四季豆、海椒、茄子等时令蔬菜,海椒挂满枝头。
上午10时过,记者来到芦山县芦阳镇黎明村新村聚居点,健身广场上,几名学生有的在打乒乓球,有的在使用健身器材健身。在林荫道路上,两名带小孩的妇女正在散步,妇女们说,脚下是沥青路,道路两边树木挡住太阳光线,微风吹来,有慢步城市公园的感觉,心情特别舒畅。
新村聚居点 改变生活方式
新村聚居点,不仅房屋外观造型别致,室内装修也上档次。
在飞仙关镇凤凰新村聚居点,不少人家正在搞室内装饰,走进几户人家,有的在安装地砖板,有的在室内刮仿瓷,有的在做室内吊顶……用他们的话说,漂亮的外观设计,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室装修也要尽量跟上潮流,与所处环境相辅相成。
在芦阳镇镇黎明新村二区刘世刚家,楼上楼下装饰一新:彩色地砖,一尘不染,在灯光下发亮,不锈钢楼梯扶手,雪白墙壁,实木雕花房门,落地式玻璃窗……“搬进新村新房,就是新生活的开始!”刘世刚说,住进新村聚居点,他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如外出回家时,为防鞋底把泥土砂子带进屋,进门要换鞋子;每天至少打扫两次卫生,室内还有喷空气清新剂等,过去住在破旧的老木屋里,就没这些讲究了。
在芦山县龙门乡王家村新村聚居点,王家村石刀背沟组的周承霞很高兴。周承霞一家入住新村聚居点不久,她说,新房外观漂亮,室内装修也要跟,她家嵌地面用的是最新潮的80厘米X80厘米彩色瓷砖,有两间卧室安装实木地砖,房间门用的也是实木雕花门。尤其在门厅两边,分别挂着“花开富贵”等两幅耗时3年时间、千针万线绣出的十字绣作品,闪人眼球。周承霞说,这两幅十字绣装裱店装裱时,有人出价10万元欲购买,周承霞没卖。在周承霞看来,人的思想跟着时代变化而改变,按照过去的想法,就算出价几万她也会卖,现在不同了,懂得享受了,懂得欣赏了,虽然家里急需用钱,但当她得知别人卖去装点新房,觉得自己也有新房,挂在自家的新房里,自己欣赏,增加家庭品位。
产业作支撑 增收致富不遥远
有了漂亮的新房,仅仅解决安居,但建设新家园,许多家庭背负债务,灾后重建中,各级党委政府把灾区群众增收致富摆在首位,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让灾区群众在安居的同时乐业。
6月21日、22日连续两天采访中,发现大部分新村聚居点附近,都有一个特色产业园,目的就是让周边群众能够进产业园区务工,增加经济收入,同时,以产业园为平台,带动周边农户一起发展,共同致富。
芦山县飞仙关镇凤凰村新村聚居点对面是百亩优质葡萄示范园,建园过程中,当地上百五六十岁老年村民在园区务工,让这些平时只能在家收拾家务的人,每天也有七八十元收入。更重要的是,葡萄园区建投产后,采用公司加农户的模式,以示范园为中心,示范带动当地发展2000亩优质商品葡萄。
位于芦山县思延乡的芦山县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由猕猴桃产业园、林业产业园组成,两大园区,就在清江村新村聚居点、草坪村侨爱新村聚居点附近。当地村民流转土地,不仅能得到流转金,还能在园区务工,投产后还能得到利润分红,多管齐下,为当地村民铺就致富路。
在龙门乡隆兴村新村聚居旁,上千亩猕猴桃苗长势喜人。当地村民除有流转资金外,从栽种苗子,到栽桩拉线,到管护,当地村民都在猕猴桃园区务工,猕猴桃进入投产期后,挣钱的时间更长……当地村民兴奋地说,灾后产业重建,让农村原始耕作模式得以改变,以经济产业为主,以规模化种植,集团化经营为产业支撑,拓宽了灾区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