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这句话在雅安市消防支队平江路中队(以下简称雨城中队)得到了完整的体现。在雨城中队里,有一位71岁高龄的老人,名叫张凤娥,辽宁丹东人。1994年开始她与雨城中队无意间建立起密切的军民鱼水情。从此以后,她将每一位消防官兵都当成是自己的儿子一样关心,爱护,官兵们都很尊敬她,也都把她当成了最亲近的人。
初次相识
张凤娥搬来雨城中队旁住下后,逢年过节她就会为中队的官兵送去亲切的问候。多年来,张凤娥一直默默地伴随着消防官兵成长进步。但近些年,张凤娥唯一的儿子和老伴都离她而去,中队消防官兵们对张凤娥的关心就更多一些。“十五年前是我在照顾他们,十五年后,是他们在照顾我。”
2002年,张凤娥32岁的儿子去外地出差,在回家的路途中出了车祸。而身边唯一陪伴她的老伴也在三年前离世。雨城中队里所有的战士们在他眼中就成为了她的孩子。
有人说,共和国的军人,肩膀的一头担着的是国家的和平与群众的安全,另一头担着的是个人的牺牲与奉献,家国难两全。在雨城中队同样是这样,战士们清楚地知道自己肩负的特殊使命和责任。很多的战士们家都在远方,一年难得回家一次,部队就是他们的家,张凤娥的家就是他们的家,而张凤娥就成了他们至亲的人。在这里,中队的战士们都叫她“张婆婆”或“张姥姥”。而“张婆婆”都叫他们“娃娃”。十七个春秋过去了,“张婆婆”、“张姥姥”依然未曾改变。
生活片段
张凤娥在雨城中队门口开了一个小卖部,为的就是给战士们提供方便。饿了,渴了,都可以过去拿东西吃。平时的生活用品也都比外面价格低。张凤娥始终觉得战士们远离父母,而在这里,她就是他们的母亲,她觉得自己有义务去关心爱护他们。
平日里,张凤娥对战士们地关怀总是无微不至,大到官兵妻子生产,小到大家感冒生病。官兵们谈恋爱了,要请张婆婆给他们当参谋,张凤娥会告诉他们自己的看法。官兵们结婚了,张凤娥要一手给他们筹办婚礼;生孩子了,父母没有过来的,她就会担负起奶奶的责任,照顾孩子和产妇;夫妻发生纠纷,张凤娥会去排解疏导。
对于张凤娥来说,印象最深刻的是在7年前,一位官兵的妻子早产,双方父母都不在身边。产后一个月,张凤娥无微不至的照顾孩子、产妇饮食起居,将她营业的小店置于一边。如何给孩子穿衣服;如何照顾产妇;怎样抱孩子才会舒服,张凤娥都悉数教给孩子的爸爸。在日常生活中张凤娥还为战士们补过袜子,缝过衣服。
回报恩情
“张婆婆是我们的恩人,我们就如同她的亲儿子一样。”雅安市雨城中队教导员朱曾华说。张凤娥逢年过节总会来看望他们,还带着她亲手做的食品。有的战士想家了,想吃家乡的特产时,只要张婆婆会做,都会亲手做好给他们送去。春节、端午,包饺子,包粽子。官兵战士们不会包,张凤娥就亲手教他们,同大家一块过节,一起包饺子。
朱曾华说,近几年,张凤娥年事已高,加上老伴和儿子都也都离世。他们也每时每刻都关注着张凤娥的生活,过年过节时都会带慰问品去看望她。近几年,部队都会按月去给张凤娥送油、米、面。空余时间中,大家常常请张凤娥来部队做客,参加部队的各种活动,张凤娥说,有大家在,她一点也不觉得孤独。回忆起5·12地震期间,不时地问候、探望让张凤娥感觉很温暖。
记者离开时,在场官兵说,张婆婆和我们雨城中队是密不可分一家人,是我们消防官兵最尊敬,爱戴的亲人,我们是她永远的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