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网站消息,卫生计生委日前起草了《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以下简称《条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为了加强控烟宣传教育工作,《条例》要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教师和医务人员等社会示范人群带头控烟,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在公务活动中吸烟,教师不在学生面前吸烟,医务人员不在病人面前吸烟。(11月24日中国新闻网)
公职人员在公众场合抽烟不仅影响他人健康,更顺坏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干部应以清廉为宗旨,然而有的干部公共场合抽烟,特别是抽好烟直接影响群众对官员的形象评判。笔者认为干部公共场所抽烟主要有三害。
一损干部形象。随着反腐工作的深入推进,曝光在群众眼皮下的腐败案件越来越多,群众对干部的形象存疑也越来越高。群众眼中的干部就是上班时间喝喝茶、看看报、聊聊天,穿衣要穿名牌,喝酒要喝好酒,抽烟要抽好烟,俨然干部都成他们眼中的“地头蛇”。越是在这种关口,干部越要严格自律,从细微处做起,从群众的焦点中改变,特别像不在公共场合抽烟这种小事做起,让干部在群众中的角色逐渐转变为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
二易滋生腐败。因为知道领导要抽烟,加之群众的“官本位”思想作祟,有的群众找领导办事,容易借此送礼,易滋生吃拿卡要腐败。都说“吃别人的饭嘴软,拿别人的东西手软”,只要领导抽烟,收受别人烟酒,极易造成权利的乱用,影响正常的公务工作,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
三助不正之风。在公务接待中,有的领导抽烟,为了和领导靠近乎,有的公职人员靠发烟来拉近距离。久而久之,在官场中容易形成不良的交际方式。更甚者,领导经常出镜在大众面前,在公众场合抽烟,特别是在会议上,不易形成严肃的会议氛围。
而且官员是群众的标杆,公务抽烟会直接影响群众的世界观,形成带动效应。
所以,公职人员公务活动禁止抽烟,维护的不仅是官员的形象,更推动社会公共场合禁烟良好风气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