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年画记载历史,用年画铭记感恩。近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北京国际创意文化产业博览会”上,三幅四川绵竹感恩年画被中国民族博物馆征集收藏,这是绵竹书画院创作的绵竹年画感恩百幅工笔精品中的三幅。
这三幅绵竹年画是由绵竹书画院策划创意、创作,他们分别是“我们永远铭记感恩”、“感恩百幅工笔精品收藏年画”和蜀绣年画“迎春图”。三幅绵竹年画被中国民族博物馆以22000元的征集费征集。这是绵竹年画新作品首次被国家级博物馆有偿征集收藏,征集收藏价格、数量也是最高、最多的一次。
绵竹年画是中国四大年画之一,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绘画性强是绵竹年画的主要特点,也是绵竹年画同其他几大年画的根本区别。在“5·12”特大地震发生后,绵竹得到全国、全世界,特别是江苏人民的大力支持,地震后的绵竹比地震前建设得更美好。绵竹书画院创作的100幅感恩工笔年画精品,内容主要是为四川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作出贡献的各界人士和爱心人士祈福、祈寿、祈平安、祈美好。
“我们永远铭记感恩”年画,由绵竹书画院院长江绪奎策划、创意,绵竹书画院副院长、川音成都美院国画系讲师江淼和书画院创作员柳茹创作。画面绘有三个天真烂漫的小学生,一个左手持着“我们永远铭记感恩”的书法条幅,右手举着一个精美而盛着鲜红樱桃和美丽鹦鹉的盘子(四川话把“鹦鹉”叫“恩额”,把“樱桃”叫“恩桃”谐“恩”字即盛装着深深的恩情之意)。另外两个小学生手持橄榄枝,背着书包,谐“感”字,这是年画以物谐音、谐意的传统表现手法。画面人物栩栩如生,情感饱满、意味深长,色彩鲜艳,线条流畅,造型生动,十分可爱,表达了灾区人民对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作出贡献的人们的无比崇敬和感恩。
“感恩百幅工笔精品收藏年画”由江淼等创作,全部采用唐代工笔年画的技法,内容多为用中国传统祝福语进行创作,为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作出贡献的人士祈福、祈寿、祈平安、祈美好。
“绵竹年画迎春图”是国家一级文物,是中国年画人物最多的、场面最宏大、民俗活动最丰富的年画,是中国古代社会为求得来年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举行的一年一度的迎春大游行,被专家学者称为清代绵竹的《清明上河图》。蜀绣年画“迎春图”采用蜀绣的方式,用两种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的手法,由8名书画院职工,利用1300多个工作日精心手绣而成。他是“5·12”大地震之后,绵竹书画院为了解决职工就业,为了求得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以画托情,以画寄愿的宏大蜀绣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