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春暖花开。
雍城什邡,处处生机勃发
改头换面的城市“四门”让人眼前一亮;全方位、高标准改造的10余条市区主次干道让城市基础设施全面提档升级;投资3000余万元新建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职工俱乐部……
重返全省“十强县”的什邡,不仅实现了经济复苏,更有城市内涵的提升。抓住灾后恢复重建契机,什邡举全市之力创建文明城市。2011年8月,什邡市成功将第二届“四川省文明城市”的荣誉收入囊中。乘势而上,什邡并没有停止文明创建的步伐,目标直指第三届“四川省文明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
广泛发动,群众性创建深入人心
创建四川省文明城市,是什邡市委、市政府站在全局的高度,顺应时代潮流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审慎决策。
震后,什邡结合灾后恢复重建,探索出了整体规划、集约建设、统筹推进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新模式,全面推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文明创建,群众的参与至关重要。什邡决策者对此有着极为清醒的认识。于是,一场群众性创建活动在什邡掀起了热潮。
为了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什邡开通了“文明热线”、“文明议事厅”,结合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建设;通过电视、网络、电台、报纸等媒体,开办“创建文明城市,整治城乡环境”、“不文明行为曝光台”等专题节目,开设 “创建论坛”、“告别不文明行为、评议十大陋习”等专栏专版;编印宣传手册、文明市民公约“、”文明市民守则“、”新时期什邡精神“宣传卡片等。广泛开展”文明城市宣传月“、 ”文明城市“知识竞赛、” 环境整治卫生月“活动,使创文明城市家喻户晓,做文明市民深入人心。
在农村,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围绕提升灾后农民的文明素质,组织开展”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活动,将城市社区管理引入农村,初步实现了农民集中居住区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环境整洁、乡风文明。从2007年至2011年5年间,在”党报党刊“、”图书杂志“、”广播电视“、 ”医卫服务“等方面,每年投入专项经费400多万元,在农村建成了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在城市,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活动。全面开展根治”牛皮癣“、整治公共场所打麻将、规范废旧品收购点等专项整治工作。对城区、乡镇实施风貌改造,对主要街道的店招标牌进行了整治和美化。逗硬实行”门前五包“,垃圾袋装率达80%以上。组建常年保洁队伍,做到了”全覆盖清扫,全天候保洁“。加大治污力度,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
强抓载体,系列创建活动丰富多彩
创建需要载体,什邡市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使文明城市创建向纵深推进。
将公民道德实践活动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基石。全面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广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实践活动,大力弘扬”感恩奋进、创新争先、诚信和谐“的什邡精神。大力开展”什邡市首届道德模范“、”什邡市文明市民“、”十佳窗口服务单位“、”十佳窗口服务标兵“等评选活动。
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中小学、幼儿园广泛开展 ”我们的节日“、”传唱优秀童谣“和”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投资3000余万元新建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职工俱乐部。狠抓网吧、电子游戏厅整治,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开展”代理家长“、”城乡少年手拉手“等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促进了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将文明行业创建作为凸显城市的行业风景。在党政机关,大力开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做人民满意机关“活动,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人民满意机关。在服务行业,强化”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意识,树立行业榜样,提高服务质量,促进风气好转。
将文明单位创建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细胞工程。按照”控制总量、提高质量、发挥作用、优胜劣汰“的原则,加强文明单位的创建与管理。对文明单位实行定期复查验收,充分发挥文明单位的示范性、辐射性。
将社区文明创建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腹地“。强化社区服务、繁荣社区文化、优化社区环境、提升文明程度,大力开展文明社区创建活动。组织市级多个部门与社区结对共建,加强社区阵地建设。组织文艺节目、爱国主义影片、卫生服务、法律咨询队伍进社区,大力开展”什邡之夏“广场文化活动,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
本报记者 刘勋 通讯员 黄成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