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3日,《人民日报》第六版以《文化自觉孕育感恩文化》报道了四川省绵阳市抓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先进经验。报道说,3年多来,绵阳把感恩情怀内化为宝贵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特质,以文化自觉的方式孕育出了特有的感恩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去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门就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安排部署。近年来,四川绵阳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重要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特别是在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伟大实践中,铸就升华和大力弘扬了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有效凝聚了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涌现出一大批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的先进典型、道德模范和英雄少年,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推进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人民、感恩解放军、感恩社会系列活动,培育形成了绵阳特色的“感恩奋进”文化。
《人民日报》聚集绵阳文化建设发展,是对绵阳近年来工作的肯定,也是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无私援助与感恩奋进精神的鼓励。细看这篇报道,绵阳抓文化建设有三个亮点值得全面推广。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因为有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绵阳有感恩奋进文化培育的基础与实质;因为绵阳是国家唯一科技城,科技文化有了建设与发展的土壤。感恩与科技是绵阳的独特资源,在文化建设中,绵阳牢牢抓住这一特色,在文化发展中做出了特色,做出了亮点。二是与经济融合。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全市人民感恩之情达到高潮之际,绵阳抓住时机,迅速掀起了“加快绵阳发展是最大的感恩”主题活动,全市人民围绕“加快绵阳科学发展新跨越我们能做什么”展开了大讨论。通过讨论,绵阳人民实现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处处争奉献,关键抓落实,在绵阳干群当中成为一种常态。三是常态进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一项紧迫任务,也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抓紧推进当前紧迫的工作,又要对长期战略目标作出谋划。四川绵阳以感恩为抓手,以活动为载体,将文化发展作为一种常态工作,形成了抓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独特模式。
当然,相对于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显性,文化建设与发展更隐性,短时间内是无法看到任何效益的,因此,喜欢抓形象工程,喜欢做面子工作的领导必须转变观念,充分领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把本地区、本领域的文化建设发展抓出特色、抓出亮点,让老百姓真实感受到文化实惠。
来 源:中国江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