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从市经信委获悉,在日前举行的第六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年会上,青岛荣获全国智慧城市应用创新奖,并且位列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前十名。据悉,在“众e通”、“U社区”、“卓越社区”等智慧社区项目的带动下,预计青岛智慧社区用户2016年将达到120万,市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衣食住等方面的生活需要。(12月3日 青岛全搜索电子报)
当前,国内智慧城市呈现遍地开花之势。目前全国有超过400个城市宣布建设智慧城市,覆盖东、中、西部地区,其中包括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的地级以上城市,一些发达地区的县、镇乃至社区都参与其中。在火热建设的背后,如何更好地促进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让智慧城市真正落地中国,成为当前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的重要课题。
智慧城市的概念虽源于国外,但每个国家、每个城市的历史发展和现状都不尽相同,国内城市如果不能从自身实际出发,而是脱离了中国国情来谈“智慧”,那样建设的智慧城市恐怕不能真正实现落地惠民,而成为空谈的乌托邦。如何更有效的建设智慧城市,笔者认为首先要解决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系列掣肘:
首先,基础设施与信息资源建设开放共享不足成为普遍的短板。国内目前开放数据集最多的城市为306个数据集,远低于国外开放水平。这些城市提升‘智慧’水准普遍面临挑战。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差异较大特别是由于经济水平不同,不同级别的城市存在较大差异,由于发展历史原因,同一个城市的不同部门存在较大差异:如公安和农业。
其次,各政府部门存在严重的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问题,需要解决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由国家和部委主导建设垂直系统的IT系统相互独立,无法进行互联互通;另外,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各系统重复建设,数据重复录入,资源浪费严重。本级政府缺乏对各部门数据进行整合的机制和手段,无法整合资源实现共享。顶层设计的缺失,也成为智慧城市建设实践中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第三,运营维护好大数据,才能为智慧城市带来无限可能。虽然大多数城市都发布了规划,但是仍普遍存在将智慧城市建设与一般建设项目等同,不仅要安排建设资金更要运营维护资金;有效将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与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建设分级管理;建立合适的运行管理模式;需要科学、实用的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希望通过有效的建设管理模式,真正提升城市的智慧度,让智慧城市真正落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