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欢迎您
首页
即时新闻
慈善传真
社会民生
感恩有您
感恩教育
奋进发展
人民监督
生活娱乐
网络感恩堂
网络悼念馆
都江堰感恩
彭州感恩网
崇州感恩网
绵竹感恩网
什邡感恩网
旌阳感恩网
广汉感恩网
中江感恩网
罗江感恩网
三台感恩网
江油感恩网
平武感恩网
安县感恩网
北川感恩网
涪城感恩网
汶川感恩网
马尔康感恩
金川感恩网
小金感恩网
若尔盖感恩
红原感恩网
茂县感恩网
黑水感恩网
青川感恩网
利州感恩网
汉源感恩网
芦山感恩网
宝兴感恩网
石棉感恩网
天全感恩网
名山感恩网
雨城感恩网
阿坝州感恩
社会民生
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民生
> 内容
“心尖上的非遗” “熊猫老家”唱响发展“多声部”
来源:四川感恩网 发布时间:2014-06-24 17:53 发布人员:王君 周彭锦 记者 阅读次数:次
王君 周彭锦 记者 王卫国
宝兴神秘,它拥有独特的民风与民俗;宝兴美丽,它拥有雪山、高山草甸、原始森林、大熊猫等珍稀动植物;宝兴神奇,它拥有让世人感受别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文化“活化石” “田野博物馆”
据史料记载,宝兴县硗碛少数民族)最早为北方的游牧民族迁徙而来,公元前384年,居住在我国河湟一带的“邛部羌人”大规模南迁,多以羌或氏羌合称其族,公元7世纪,吐蕃逐渐兼并了青藏高原北部的苏毗、羊同、白兰诸羌,以及西藏东部和四川西部的少数民族,从此,川西北氏羌族部落开始解体,四川藏族地区变为吐蕃属地。随着藏传佛教和西藏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的传入,传统羌氏文化与吐蕃文化逐渐融合,一方面是受藏文化影响,如藏传佛教、外来锅庄“绒巴切勒”以及部分民间歌曲都与藏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另一方面传统氏羌文化的遗迹仍然存在,阿坝藏羌地区和硗碛仅一山之隔,都有多声部音乐,传统文化和主体文化就形成了交融,也就形成了硗碛独特的地方文化。在浩如烟海的中国民间歌曲中,硗碛藏族乡的混声多声部合唱鲜为人知。
硗碛堪称歌舞之乡,自古以来,不论男女老少,人人能歌善舞。《随书》称“嘉良夷”(硗碛先民)。这里不论节日盛会,立房盖瓦,婚丧嫁娶,丰收打麦都离不开歌舞。藏民把自己的信仰、渴望及喜、怒、哀、乐都融进了神秘的,远绝尘嚣的乐声和古朴的轻歌曼舞之中。歌、舞已经成为硗碛藏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
森林和弦 天籁之音
多声部是指在音乐进行过程中,同时出现一个以上的不同声部。硗碛原生态多声部民歌,它是由当地的藏族同胞,在上千年的辛勤劳作和生活体验中总结并加以继承的文化遗产。它来源于人们对生活的切身感受与渴望,来源于对生态自然的认知与感恩,更主要来源于世代硗碛人的生存经验积累与智慧。因此,其唱词便涉及到了自然、宗教、信仰、劳动与爱情等。
硗碛原生态多声部民歌唱法,它一般是先一人引唱,再是几人跟进,再是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它既有单一的男声合唱,也有男女混合唱。歌手的演唱没有伴奏,只是在唱词类别体裁基础上,再依据演唱现场的氛围,将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加以控制,因此,就有了森林松涛般的起伏雄厚,有了高山流水般的跌宕绵长,有了百鸟争鸣般的绕梁悠扬,有了生命生生不息的辛勤与坚强……
对于硗碛多声部民歌,在《硗碛原生态》中写道:“刚好雪后放晴,雪峰几朵淡云点缀。蓝天,草原,藏寨,雪山,成为绝好的背景。没有任何伴奏,歌声映山映水,天际回旋。男声领唱,众男跟进;众女呼应,穿插迂回;你唱我和,你进我出;相互叠加,此起彼伏。二声部、三声部,一时间难分究竟多少个声部,只觉得歌声高亢,粗犷嘹亮,旋律似江河滚滚而来,曲调愈加复杂。那嗓音要多高就有多高,扑闪闪直飞蓝天,打几个旋儿,又深沉沉跌入谷底。上天入地,鸣响激荡。”
《民歌·中国》栏目组导演陈立明观看了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硗碛多声部民歌后说,听了硗碛原生态多声部民歌的演唱,我直想掉眼泪,真的太棒了。
“我们只在西藏发现了两处藏族的多声部混合唱,四川硗碛的多声部混合唱是非常珍贵、独特而少见的。”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田联韬对硗碛多声部民歌则称赞道。
2006年10月,硗碛的杨明兴等16名村民,在中央电视台“2006年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盛典”表演的混声多声部民歌合唱,被专家誉为“2006最大发现”。主持人朱军在报幕词中这样说:“硗碛嘉绒藏族原生态多声部合唱是中央电视台2006年最重大的发现之一,确实罕见!我们的导演听了他们的演唱禁不住热泪盈眶。他们从大山里走来……”。
风乎舞雩 舞蹈欣跃
硗碛锅庄是硗碛藏族同胞最喜爱的一种群众性传统自娱舞蹈。据史料记载,“锅庄”是藏族民间的一种舞蹈。在节日、庆典、婚嫁喜庆之时或农闲时跳,男女围成圆圈,自右而左,边歌边舞。“锅庄”又名“果桌”,它早期与西藏奴隶社会和盟誓活动有关,后来逐步演变成为歌舞结合,载歌载舞的圆圈歌舞形式。在《清史稿·乐志》中的音译为“郭庄”,近代又有称“歌庄”,唯有《卫藏通志》中说它是围着支锅石桩而舞的意思。《西藏舞蹈概说》载:以前的康定一带,有一种商业性组织叫“锅庄”,这类商行收购土产,代办转运,设有客栈,沿途过往的藏族商贾常与马帮宿其客栈中。晚上,他们在院内旷地垒石支锅熬茶,茶余饭后围着火塘歌唱跳舞,以驱一天的劳累与疲乏,保持旺盛的精力,适应恶劣环境。
硗碛锅庄它来源于生活,根植于每个硗碛人的心灵,世代传承。该舞蹈也只是在节日庆典、寨楼竣工、开业典礼、婚嫁喜庆之时才跳,因此,在如今就有了“喜庆锅庄”之称谓。它分为“呀隆切业”(男子跳)和“绒巴切业”(男女合跳)两大类。另外,还有一种叫做“卡热亚”的舞蹈。
“呀隆切业”的动作幅度较大,而且动作与动作之间的交换较为复杂。其主要表现在:有左、右脚换跳,双脚齐踏跳,左、右跪步跳,单脚跳兼转身,躬腰蹲跳等等,可谓是大开大合,路转峰回,充满了刚健,给人以豪放、粗犷、稳健和踏实之感。
“绒巴切业”与“呀隆切业”的主要区别在于“绒巴切业”有相对较多的队形变化,动作幅度也相对“呀隆切业”柔和,而且舞姿也要舒缓一些。尤其那明快简单的踢踏步融入,让“绒巴切业”给人在曼妙之中有了简洁之感。
根植于生活的硗碛锅庄内容十分丰富,它或赞美山川与秀水,或展现藏寨与民风,或歌颂劳动与生产,或表达追求与爱情,或讥讽懒惰与丑恶,或颂扬宗教与神灵……
“卡热亚”是在麦收时节才跳的舞蹈。每年麦子上场后,村民们就像过节一样,穿上新衣,带上干粮和美酒,喜气洋洋地来到打麦场,他们将枯燥的打麦劳动动作和基础的锅庄舞蹈糅合在一起,创造出了歌颂劳动、赞美生产的“卡热亚”这别样的舞蹈。“卡热亚”也只是在打麦时才跳,它是两排男子相对而立,手持打麦用的连枷,在大家的合唱声中,随着节奏,起落手中的连枷。此时的打麦场上,就连妇女们的翻麦动作和扫麦动作,也都是伴随着这个锅庄舞的节奏同时跟进。整个打麦场面既有节奏也有力度,同时充满了收获的兴奋与喜悦,真可谓不折不扣的劳动之舞,生命之舞。
如今的硗碛锅庄,已经成了群众不可或缺的娱乐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了他们表情达意,抒发情怀的有效手段与形式。硗碛锅庄舞在今天,歌唱明天。
九宜为久 硗碛之节
“上九节”是硗碛藏族乡的民俗,是硗碛藏族同胞为纪念天帝诞辰,迎接万物萌生,庆祝上年丰收,祈愿新年风调雨顺和吉祥的盛大节日。
每逢农历正月初九,硗碛乡的座座山寨都会张灯结彩,披红挂绿、爆竹声声。这一天,当太阳刚刚升起,村子里那自发的祝福队伍就首先出发,敲锣打鼓,手舞狮灯、龙灯、牛灯;脚踩高跷,腰系彩带,头戴面具,喜气洋洋地前往各个寨楼祝福礼拜。所到寨楼,主人亲自在大门口迎接,并相互拱手祝福,再由“笑和尚”在主人家的大门挂上一道红彩,预祝新年开门红和大吉大利,然后是狮灯、龙灯、牛灯翩翩起舞。之后,该寨楼的大人小孩也都身着节日盛装,加入到祝福队伍中来,向下一个寨楼出发。
中午时分,硗碛藏家象征“金顶”的空坝子里人山人海,从四面八方赶来看热闹的人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围在不同的演出队前,欣赏着那一个个美妙绝伦,引人入胜的节目表演。一时间,这里的掌声和喝彩声此起彼伏,犹如松涛浪卷浪涌。像什么“狮过独木”、“空中取宝”、“二郎担山赶太阳”,像什么“二龙戏珠”、“二郎放牛”、“天鹅孵蛋”等节目,真是让人目不暇接,感叹连连。尤为让人惊叹的就是“天鹅孵蛋”这个节目,表演者头戴面具,先是敏捷地翻上四张重叠在一起的大方桌,从矗立于桌上的一卷晾席底端钻入,再将席卷顶端放置的簸箕顶起并还置于席卷顶端,表演者这才在簸箕之上表演“天鹅孵蛋”。该节目真可谓是惊险万状,每个环节都充满着风险,险象环生这个词便是最为贴切的写照。因此,如果没有娴熟的技巧和过人的胆量,就没有人敢表演这个节目。
到了夜晚,这里繁星点点,寨寨灯火。远远看去,犹如雾里看花,梦里赏景,让人浮想联翩。此时,寨楼里的锅庄房中,火塘熊熊,美酒飘香,歌声绕梁。年轻的人们围着火塘边唱边跳,孩子们穿梭其间打闹嬉戏,老人们则坐在一旁品味美食、享受人间天伦。这个夜晚,整个硗碛藏乡都沉浸在节日的幸福之中,直至翌日启明星升起。
关于“上九节”的来历,当地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硗碛寨的先民们居住在高山上,山下是一片汪洋大海。这海里有一条巨大的黑蟒蛇,海里的所有生物都是它的美食。当它吃完了海里的生物后,便开始祸害起岸上的人。到了正月初九这一天,上天派了一只神鸟(嘉穷)去降服它,这只神鸟非常勇敢,经过殊死搏斗后,降服了蟒蛇,解救了百姓。从此,硗碛人便把这只鸟奉为了神。为了祭祀和纪念这只神鸟,每到正月初九,人们就自发地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一起,载歌载舞,藏族小伙子以簸箕代表天空,晾席代表蟒蛇,方桌代表大海,表演神鸟斗蟒蛇夺宝物的节目。藏族姑娘们也借此机会,暗暗寻找那勇敢、聪明的意中人,这就是今天的“天鹅孵蛋”节目的出处。
此外,“菩萨节”也是硗碛藏族同胞的另一盛大节日,它又称藏家转山会,时间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七。
——————————————————————————————————————
传承迫在眉睫 把民歌带到课堂
硗碛藏族原生态多声部民歌是嘉绒藏族民间特有的传统文化,已有上千年的流传历史。但这辉煌一时的原生态多声部民歌如今却面临失传的危机。
往年,宝兴县文新广局就专程到硗碛藏族乡勒乐村,对该县10名原生态多声部民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的传承技艺进行了拍摄,记载和保护该县硗碛藏族原生态多声部民歌传承技艺。
今年已经70多岁高龄的杨明星从13岁就开始学习原生态多声部民歌,一唱就是60年。时间飞逝,如今,他成了为数不多的硗碛原生态多声部民歌传承人之一。
2006年10月,以杨明星等为代表的16位原生态多声部民歌演唱者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民歌盛典》节目直播。“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的原生态多声部民歌才受到广泛的关注。”杨明星说,听过硗碛原生态多声部民歌的人都会被感染。同时,作为硗碛的独特文化“传家宝”,传承硗碛原生态多声部民歌就显得迫在眉睫。
回忆起刚开始学原生态多声部民歌的时候,杨明星感慨万千。因为硗碛原生态多声部民歌是没有歌本的,学的时候完全靠听长辈唱,慢慢去模仿、练习,学起来很不容易。作为土生土长的硗碛人,他也花了很长时间去揣摩、钻研。
“小的时候,不管是过节、遇到红白喜事还是上山干活,大家都会唱歌。唱起来还有点‘没完没了’,唱几天几夜都没问题。”杨明星说,由于歌词都是来源于日常生活的,涉及范围广,其中一部分还是有教育意义的,而且以前大家的娱乐方式很单一,大家一起唱歌还要闹热点,所以很受欢迎。
但后来,随着人们娱乐方式的增多,年轻人对原生态多声部民歌的兴趣变淡了,原生态多声部民歌渐渐失去了它的地位,会唱的人越来越少。由于藏汉文化有差异,音译的歌词会失去原本的意义,这也是现在很少有人会唱原生态多声部民歌的原因之一。
杨明星告诉记者,随着老一辈的传承人去世,原生态多声部民歌的传承会越来越困难。如果现在还不加以保护,那硗碛的原生态多声部民歌就将失传了。
作为传承人,杨明星身上的担子很重。他有空的时候就会去教年轻人唱原生态多声部民歌。现在,他的大女儿在他的耳濡目染下,也唱得有滋有味了。“由于原生态多声部民歌的颤音、滑音等发声技巧很不好掌握,其中的韵味也难以把握,教起来难度还是很大。”所以,杨明星一直都在积极寻找更好的办法,他希望能把原生态多声部民歌的教学带到课堂,“毕竟小娃娃的模仿能力要强点,学起来相对要容易一点。”杨明星一直做着他的传承梦,希望硗碛的原生态多声部民歌能够永久地流传下去。
多声部民歌 拍片宣传推广
16—17日,宝兴县文新广局特邀请成都专业制作团队就硗碛原生态多声部民歌(国家级非遗)、硗碛锅庄(省级非遗)进行全方位的收集、整理、记录,然后拍摄成视频节目。
据悉,该节目详细介绍了宝兴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了硗碛多声部民歌和锅庄,涵盖了生产生活、婚丧嫁娶等民风民俗。该节目的拍摄完成将对进一步继承、传承、宣传、展示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下一步宝兴县文新广局还将在该节目制作完后,将制作成视频光盘在全县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和推广,并将其作为宝兴传统文化的展示宣传片对外进行宣传。
立即分享:
上一篇:
宝兴县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
下一篇:
中国足球难道仅剩下评论?
热门点击
痛心疾首 “滚出香港”的真相(每个中
四川泸县一学生宿舍楼外死亡 身体多处
中国为什么不让军队对付香港暴徒?
让多少太婆大爷们上当的传销大佬,史
中国这么美,何必去日本
你不知道的真相:大阅兵后面的中美之
文化餐饮 雅安姚记九大碗
台独的根子原来在此 二戰後30萬日本人
未来这8种人将变成困难户
打击非法采伐楠木资源,民间买卖楠木
推荐阅读
黄冈市长:两天内确诊病例数或大量爆
美国没忍住 还是对中国下手了
香港:双“学”扬言升级 7000警严阵以待
灵关七旬老奶奶黄宗秀照顾残疾儿子三
灾后重建 芦山县倾力建设如画新村
落改:91%的房屋全垮户和危房户 新村聚
中国足球难道仅剩下评论?
湖北省宣恩县沙道沟发现土豪僵尸?(图
政府重视民众齐心送“瘟神”
中国海外公民:如何保障合法权益和人
友情链接
百度
成都市源广利官方网
道德网
凤凰网
人民网
新华网
四川在线
四川新闻网
雅安之窗
中国搜索
成都网站建设
四川感恩网投稿邮箱:546390231@qq.com 四川感恩网热线:总编:马官勇 18683512185
国家信息产业部备案:
蜀ICP备190319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