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链接 http://xiaozu.renren.com/xiaozu/214371/333467606
楼主:王雨顺Sk
陈光标,被称为中国首善,标哥捐款可不是和其他领导干部一样几百几千捐的,那是作秀,标哥都是上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捐的,据我们的标哥说的,他近几年的捐款都已经超了14亿了。不要太牛逼哦,虽然自己的企业员工工资人均也只有三千多元,可是他就是捐了那么多钱了。
标哥家乡人说:陈首善十四岁就辍学,早年就游走于社会,稍大时在泗洪县曾卖过老鼠药,娶妻并生有一子。游走于社会的意思,其实就是家里蹲。然后现在标哥的学历好像是硕士。看来学习这个东西可以慢慢来啊。只要你肯学,14岁辍学,家里蹲几年,卖卖老鼠药什么的,再生个小孩,然后再去读书,说不定能学得更好啊。
标哥第一次创业并不是跟现在一样收收废品,拆拆房子什么的,第一次创业是在90年代初,标哥和第一个陪他卖老鼠药的老婆离婚之后的那个老婆一起到南京卖一种医疗仪器的时候开始的。从68年到82年标哥十四岁了,十四岁辍学,也就是说82年到92年这十年,我们24岁的标哥已经从十四岁辍学,生子,家里蹲,卖老鼠药,生小孩,结婚又离婚再结婚之外,又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在90年之前,上了一个叫南京中医学院的学校,一般学医都是五年制的,那我们的标哥在85年应该就通过自学在读大学了(听说中医貌似比西医学制还长一点)。也就是说,标哥十四岁到十七岁三年时间在家里蹲,卖老鼠药,生小孩,结婚又离婚(那时候的大学应该还是不准结婚的吧)。牛逼吧,当然了,标哥第一个儿子肯定不是在十七岁之前生的,但是标哥这样说我们也没什么办法,总不能挑刺吧,他是首善呢,挑他的刺却不挑坏人的刺是不对的。除了上面牛逼的事情之外呢,我们的标哥还在这三年里以惊人的毅力自学,考入了南京中医学院。首善就是首善,这些事情哪里是我们常人能做到的。
1990年从南京中医学院毕业后,做过针灸、推拿大夫,在江苏省社科院应运开发中心当了两年副主任,后跳槽至南京红光医药公司,任办公室主任。
上面这段是标哥的自我介绍。红光医药公司,就是那个时候标哥带着第二个老婆打工的地方,也就是说,标哥在24岁的时候,已经感情上大起大落了,而且事业上又很加紧。说起红光医药公司可能大家不太熟悉。其实红就是白红,标哥二姨太的名字,光就是标哥的名字,学医的可能就会知道一点,但是据那个时候标哥的朋友说,其实就是路边摆个摊,然后说是免费给老人什么的看病,用一个仪器照一下,然后就说有什么病,再开点药,收点钱,这个套路还熟悉的吧?对的,就是这样,标哥自己生病都到医院去看,可能是因为这个仪器只有他用才有效,而他自己又不能给自己看病的原因吧,那个时候的标哥有一个外号,叫做“假医生”。然后标哥想着不对啊,给他们打工干啥呢,然后就自己做了个医疗仪器,要说标哥还真是奇才,专治百病的医疗仪器,他愣是做出来了。就这样,我们的标哥进行了人生第一次创业。
据标哥说那时候他轻轻松松地赚了一万多元钱,后来标哥老丈人不认账,说那个时候根本没有钱,再放弃从医,做电动自行车还是没有什么钱。之后标哥和二姨太又离婚了,据标哥说,那个时候他把房子和车子都给了她,就是白红,虽然这个说法白红等人不认同,但是用标哥的话说就是没办法,谁让他们没素质不懂得感恩呢。
用一句老话说,就是时光荏苒,到了2002年,标哥通过亲戚的关系,终于走进了拆迁行业。就是“黄埔再生”了。根据标哥说,2005年,公司工程量已经达到了20多亿,然而根据“黄埔再生”的工商登记资料显示,直到2008年,黄埔再生的全年营业收入才四千多万远,除去债务以外,只有1300多万,当年的亏损额达四百多万,不是亿元企业的规模。一个在05年可以有20多亿工程量的企业,竟然在07年都没排进江苏民营企业100强,06年的时候第100位的企业年营业收入是19.7亿,比标哥05年的还不如呢。10年,标哥在复旦演讲的时候还说了,“去年,我们公司的营业额达到了103亿”然而等到问做了哪些工程的时候,标哥就会说“涉及商业机密”。
让标哥一夜爆红的是08年的时候,汶川地震,标哥在成都租了10台左右的挖掘机贴上“要拆迁找黄埔”的幡旗,赶赴灾区。然而在网络上和媒体上,这支队伍立马变成了“60台挖掘机,120位精心挑选的机械手。”当地租来的机器也变成了“从南京和合肥浩浩荡荡地开赴而来”。然而最先报道标哥事迹的《南京日报》这支队伍却变成了从武汉来的了。牛逼吧,开着挖掘机就飞驰过去了,估计拖拉机也能一天赶到。赶巧的是,标哥还在震中通过某种途径和温总理偶遇了。这下可火了。中国首善由此而来。再后来,标哥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不小心说了一句“在汶川就赚了2亿多”随后又一转话锋,“但是百分之八十都捐出去了”
之后标哥就到处捐款,当然是据说捐款,然后通过这些善举获得了公司百分之六十的工程。有的东西太多了,下面就列举一些不懂报恩的受捐助者吧。
南京防震培训中心,1.56亿,哦,对了,这个中心不对外开放,里面只有一个公司“黄埔再生”。可这钱确实是标哥说捐出去的,也捐在了这个中心,自己捐自己,厉害吧。
老家的“老人活动中心”据称耗资2600万,可是里面住着的是陈光标的父母,真孝顺,建那么大的房子给父母住,法人:陈光标。
还有家乡的农贸市场,政府也有接受证明,但是目前在收租的,和卖店铺的貌似都是陈光标的弟弟。可能是巧合吧。不然这捐款比开发商都断子绝孙,因为捐的东西地皮便宜啊。
江苏黄埔青少年国防教育基地,5000万,要是你还以为这个法人还是陈光标的话,那就错啦,因为根本没有这样一个地方,哈哈。
此外,玉树,四川,西藏等等地区,除山西省老区建设促进会表示有过捐赠,但数目不对,其他均表示领导不在,或者没有。原来受捐赠也是很大压力的。
西南打井队,标哥21支西南打井队在西南旱区打井,至今未有消息,估计是迷路了吧。
其实呢,捐款没有问题,但是现在看来,标哥不仅仅是吹牛的问题,要是吹牛的话倒没什么,问题是基本有真实存在的捐款要不是对他极有帮助的部门,或者干脆是自己是法人的单位,那不就是强占耕地吗?而且是以慈善的名义。地震救灾?不要忘了,标哥是干嘛的,通过四川他可是赚了两个亿多,你说他会不喜欢去地震的地方么?下面是人物周刊记者和标哥的谈话。
陈光标:你扰乱了社会和谐
2010年9月,陈光标在复旦大学演讲时,本刊记者在下面旁听。结果,陈以时间紧张为由取消了同学们的提问环节,随后匆匆离去。本刊记者紧随其后,就相关捐款落实问题对陈展开采访。
匪夷所思的是,对本刊及同行记者在其家乡和南京的调查采访,陈光标了如指掌,连租过谁的汽车、住过哪间宾馆、采访了谁,以及身份证号码,他都了如指掌。而且,采访期间,本刊记者还接到了他发出的污蔑短信。
本刊记者得知,陈还获知了多位前去调查其捐款虚实的媒体记者的信息。而后他采用手段进行封杀,使得质疑者声音尚未发出,稿件已经胎死腹中。
人物周刊:我们听到很多对你质疑的声音,其中包括你假捐。
陈光标:他没有收到我(的东西),政府都给我证明,什么材料,这都有的。
人物周刊:你名下的南京黄埔集团公司所在地,位于南京江宁的减灾救灾中心,你曾经说捐出去了,但你们依然在里面办公,这个房子的产权是归你吗?
陈光标:产权是国家的,我除了一张床,我住(做)的一切都是国家的。
人物周刊:那么,南京减灾救灾中心这幢建筑,在哪个单位的名下呢?
陈光标:哪个单位都不很重要,重要的就是说我那个免费,已经3万多人(去培训过了)。你不是去房产局查过了嘛,对不对?房产局都给我打了电话,知道吧!
人物周刊:你曾说要把自己财产全部捐出去,举行个公证仪式,什么时候公证?
陈光标:你还年轻,小伙子,可以搞其他(人),到我,你要注意,我只能这样提醒(你)。如果我危害了社会,危害了人民(你可以来调查)……
人物周刊:我没有说你危害人民。
陈光标: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有关部门)正在为这个很恼火。已经有部门点到你了,你要把这些事情搞清楚……
人物周刊:那么,陈总你还知道去年贵公司在工商登记上面的销售额是多少钱吗?
陈光标:这个我没有必要给你讲我经营的情况……你扰乱了社会和谐。
人物周刊:你曾说给家乡捐建的农贸市场给当地政府了,可我们发现,这个产权还是归你弟弟所有。
陈光标:这个归哪个所有,你去看看,政府都给我写了收条和证明,都在我家。
人物周刊:但是产权上还是你弟弟。
陈光标:这个根本就没有产权。
人物周刊:租户们说你弟媳妇每个月还去收租金。
陈光标:你听我说啊,你可以录音,(我弟媳妇)如果收哪家一块钱的租金,我马上奖励给你100万……
人物周刊:农贸市场前面的门面房总共33套,已经被你和弟弟卖出去了。
陈光标:卖出去没卖出去这个我不知道。
人物周刊:你这个有没有赚钱?
陈光标:不是赚多少钱,是每天都在亏钱。那个地点我是花130万租的。
人物周刊:租了多少年?
陈光标:租了多少年,我现在不知道了。
人物周刊:你建的那个老年活动中心,占了几十亩耕地。老百姓说一亩地只拿到23600元的赔偿。
陈光标:我(一亩地)总共花了大概3.6万。还有,我没有收老百姓门票啊。
人物周刊:你捐给中心小学的电脑后来又要走了?
陈光标:天岗湖(陈光标老家江苏泗洪县)中心小学去年给了50万现金,这个通过江苏省光彩会打进去的。50台电脑被偷走了,把外壳留下了,把里面机心都偷走了。
人物周刊:你在老家捐建的老年活动中心说是捐了,最终那个产权是归谁?我们听说还是你拥有。
陈光标:产权归谁不归谁,我认为这个不重要。我父母也都快过70岁的人了,讲不好听的话,我以后我还带着孩子回家去住吗?不可能的。肯定还是政府,这个我是为了管理更好一点。
人物周刊:就是说现在产权还在你的名下。
陈光标:那个没有产权。
人物周刊:没有办产权?
陈光标:没有产权,你查产权,它没有产权,因为我都付了,以后还政府的。
人物周刊:你在青海玉树捐建46所小学没问题吧?
陈光标:我捐建的都有证明,都有收据,那都是假的?!你听我说,我们要谈,你就不要录音,一录音,我就不讲了。
人物周刊:你干了那么多好事,对你很了解的家乡人,为何还不感谢你呢?
陈光标:在我老家讲我不好,那是很正常的。我帮助了那么多人,90%的人都不懂得感恩……
人物周刊:我们看到一个数据,你的拆迁工程60%都是通过做慈善得来的,是这样吗?
陈光标:没有60%……(发怒)告诉你们,你们怎么去采访的,何时去的,我都知道,包括住哪个宾馆,坐谁的车……
来自 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