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联络少”,8位资助人暂停了对南江县9位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本报前两日曾作报道)。此事引起了高度关注,更有热心读者打进热线帮双方出主意解决分歧。
贫困大学生资助怎么有头无尾?
有同感的杨先生:
20多万助学金 不知怎么花
读者杨先生打来电话表示,自己也遇到了类似情况,现在很纠结。他是巴中市的外出创业人员,这些年和200多名巴中在外地创业人士“建立了基金会”,已资助了近百名贫困学生。“但是大多数时间,我们都得不到任何回复,这个钱投出去就像石沉大海,甚至没有起个‘水花’。”“如果能发个收到款项的短信,或是学生娃娃发个成绩单过来也好啊”,杨先生对成都商报记者说。
今年10月,基金会募集到最新一笔资助款为20多万元,但至今未用于助学,“我们不知道该怎么花这笔钱,还是像以前的资金一样投出去就杳无音信吗?”
不懂表达的同学:
回馈资助只打个电话?羞愧
成都商报记者从侧面了解到,被暂停资助的9名大学生均为学校的青年志愿者,超过一半的同学参加了勤工俭学。他们都在社交网络上,转载过接力献爱心的网帖,还有同学兼职进行匿名捐助。
“我们不是坏人,也不是不懂感恩。”昨日,有同学看到网上的评论后,对记者说出了他们的心声。但同时,他们也承认,与资助人很少联系。“帮助我的人(资助者)这种给予,我真的不知道如何回馈,只是打个电话吗?这样的电话打出去,我自己都会觉得羞愧难当”,有同学这样对记者解释。
有读者对这些学生表示理解,“我感觉他们大部分并不是缺乏感恩的心,而是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读者苏女士称,“刚上了大学,开始自己摸索与人家交往的方式,所以可能会做得不够好。我们可以给他们提示,留下一定缓冲时间。”同时,苏女士建议,打电话道谢如果觉得尴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是写信的方式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