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是“八项规定”出台两周年的日子。两年前的今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燕继荣告诉中新社记者,相较于体制改革等宏大改革动向,老百姓对于身边的细微变化感受更深刻。(12月4日 中新网)
一些以收购礼品卡或者代以刷卡套现的“卡贩”们的生意遭遇“寒冬”。记者采访到了一个姓黄的“卡贩”,据他自己说,“自从去年以来,收到的卡量剧减,生意不好做了”。他嘴里所谓的“生意不好做”意味着送礼的和收礼的锐减了,八项规定的执行和威慑已经起到了切切实实的作用,从这样一个市场的“传导效应”里可以看出,这两年来的变化是实实在在的。
到12月4号,就是八项规定出台两周年,在这两年的时间里,从中央到地方,从各部委到乡村,都在脚踏实地、老老实实地改变工作作风,出门的警车少了,会议时间短了,开会讲话的次数少了,摆鲜花、拉布条的现象看不到了,公款吃喝,上班时间喝酒以及违反规定出入高档场所等行为该曝光的曝光,该处理的处理,所在单位和地方纪委雷厉风行,不扯皮,不“护犊子”,不搞地方保护主义,不怕丢面子,行动彻底,动作果敢,实际上,不管是行政单位内部,还是在社会老百姓的观感上,这些处理以及更多的点点滴滴的变化都是清清楚楚的。
各级党政机关以及社会大众和媒体对于八项规定的理解和“探视”也从这些变化里得到一些信息,那就是:中央要求党员干部坚决改变工作作风的决心不会变,对于党员干部队伍全面清肃不良作为、切实贴近群众的要求不会变。
实际上,我们也应该要看到,八项规定只是一个“开门”,是为了四中全会所提出的全面建设法治社会所做的“铺垫”。要建设法治政府,寻探在新时代下新的执政理念,必须要通过可操作性的机制巩固,所谓框架的建设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基础之上,建房子是如此,制度建设也是如此。
让我们期待着未来一段时间,我们的法治建设、制度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能够步上一个全新的台阶,让非常态化变为常态化,为新时期交给全党上下的重担和责任构建起一套坚实而有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