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官员收受他人巨额贿赂后,只将其中一小部分上交至廉政账户,却将大部分的款项收入囊中。制造这一清廉假象的安徽省六安市政府原副秘书长魏力生因涉嫌受贿犯罪,被六安市金寨县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自2005年10月至2014年1月,魏力生先后收受他人款项49笔。(人民网 安徽频道 2014年11月18日)
自魏力生收受贿赂开始到其案发,期间上交省纪委廉政账户和市纪委廉政账户赃款75万余元,时隔九年,为何这样的组织蛀虫能够驻扎如此之久才被查处?交款表清廉的荒谬想法,既要名又要利的贪婪欲望,何以产生于一位市政府原秘书长身上?可想魏力生案并非个例。百祸起于一贪,许多干部错解党对他们的宽容,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将党给予的“再造机会”作为自己敛财的“庇护伞”。如此利用的行为,可谓性质恶劣,既是其自身道德的丧失,更寒了党和人民的心。
随着中央反腐决心的不断坚定,手段的不断强硬,官商勾结、裸官贪腐、能人腐败等多样腐败现象浮出水面。贪腐干部无道德底线、无法律底线采取各式各样的花招牟取利益的行为终究得到了严厉的制裁。人活一世,当有所敬畏才能有所感悟、有所珍惜,敬畏生命,敬畏道德。作为党的干部,更应该有对对党纪的敬畏,对自己干部身份的敬畏。
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传递出将“对腐败零容忍”坚持到底的态度。党的反腐斗争没有数量底线,人民的监督没有力度底线,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恪守思想底线、道德底线,扎扎实实为人,清清白白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