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热,汗流浃背也得加紧干活。”21日,在芦山县思延乡草坪村街子口组,村民冯品军吃完午饭,就到自家在建的新房子里忙碌起来,帮匠人支模板、砌砖、抹水泥。这栋完成一楼主体建设的全框架房,对冯品军来说是他从事房建工作20年来,可以忽略不计的小工程,但同时也是他20年劳苦的结晶,一切都是为了“家”。
19岁学建房手艺 一干就是20年
“定位放线、土方开挖、基础梁施工,样样都得精干细干。”说起自己的老本行,冯品军便滔滔不绝起来。他说,自己书读得不多,这么些年养家糊口全靠这一手建房的本事。
今年40岁的冯品军初中毕业以后,为谋生计开始学习房建施工,从最开始的打杂小工到如今的建房能手,他说,全凭两个“多”——多学多干。
“轴线、标高测量的技巧,支模板、绑扎钢筋的窍门,这些都是要跟着师傅仔细看、仔细学才能取得的真经。”用手捋了捋脸颊上的汗,冯品军一脸自信。
2006年,他和老乡辗转苏丹、安哥拉各地,在工地上做房建的同时也学到了不少各地建筑设计的门道。去年4月,在国外的冯品军听说芦山发生了地震,家里的老房子受损不能住人了,虽然心里很着急,但手里的工作还没收尾,今年2月,冯品军怀揣着对新家的规划,返乡了。
因地制宜巧设计 保质保量最重要
3月动工,5月完成一层主体。一回家,冯品军就邀约本地的建房能手一齐建设他规划中的新家。原址重建的新房已经初具规模,占地150余平米的一层主体上,4、5名工人们正在支模板,倒二楼现浇。
“这边是前院,那里是猪圈。”介绍起自己的设计,冯品军把“实用”二字挂在嘴边。看到他家全框架的一层主体上留了一个房间大小的空当,村民罗军表示不解,在听说那是特意留的二楼景观阳台后,罗军满脸羡慕,直夸他设计得洋气。
因为自家已没有多少田地,自己常年在外打工,妻儿在家的生活,冯品军计划着一定得简单但充实。全部采用的拐角钢筋的钢筋柱加大了,工人师傅不分晴雨地干,安全舒适的新房很快就能搬进去。
地里种了玉米,干净圈舍里养着猪,宽敞的后院里跑着鸡,孩子在明亮的房间里做作业……冯品军说,这便是他构想的惬意生活。建房贷款很快就能还清,大儿子准备也学习房建施工,将来也做他这样的靠勤劳双手吃饭的人。
记者手记
中午十分的芦山县思延乡,原本到了午休的时间,却到处都能看到在烈日下淌着汗水建房的人们。因为一场地震,人们把前半生积攒的血汗钱用作房建,也因为一场地震,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并规划自己的生活,全乡的1120户重建户已经有685户主体完工,其中有292户搬进了新家。冯品军是这千余户重建战斗者中的一员。他们正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建独一无二的“专属乐园”,相信每个重建户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正成为雅安不断进步的专属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