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 建立生态利用网
---天全县种养结合变废为宝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记者 裴文学
畜禽养殖废物的资源化与能源化利用是农业污染减排的突破口,而对畜禽养殖业来说,减排只是手段,根本目的是通过减排推动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畜禽养殖业怎么高效减排?又怎样在减排中实现健康发展?2日,记者在天全县大坪乡大坪村李大河(小地名)林下养殖园内看到,一台挖掘机进行着土方开挖作业,该县灾后重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项目正紧张施工中。
变废为宝 种养循环成发展趋势
“这是县上灾后重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项目工厂。”现场施工方负责人孙芳介绍,他们正在开挖的是污水处理池,接下来还将开挖化粪池,安装重轻液分离机、净化机等专业设备。该工程为天全县畜禽养殖污染整治项目15个建设工程之一,该处工程计划在1个月内完成。
“在以前,污染问题一直都是让我头痛的事情。”天全县林下养殖园负责人何东武告诉记者,目前,养殖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已成了继工业污染后的另一大环境问题,在建的畜禽养殖污染整治项目工程政府总投资达到了50万,建成后将有效解决养殖户因禽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养殖业的污染问题在依托政府技术支持的同时,还要通过养殖业自身的转型升级来解决。”天全县农业局副局长陈文介绍说,在已形成规模化养殖的基础上,必须依托多种技术手段,实施畜禽有机废弃物集中处理,再通过市场机制开发商品有机肥,为养殖业污染"减负"的同时减控农业化肥使用,进而构建一种变废为宝的"大循环"模式。这就是天全探索"无害化集中处理、资源化集中利用"的治污路径。
“以前花钱请人拖走,现在已经有农户已经开始向我们预定有机肥了。”何东武说,以前视为污染物的猪粪,听说能制成有机肥后,当地的种植户纷纷开始向养殖场预定起有机肥。
引进新技术 养殖污染物零排放
据悉,天全县畜禽养殖养殖污染整治项目是《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明确实施项目,也是该县灾后恢复重建第一批实施项目。项目将对天全县境内15个规模化畜禽养殖点的畜禽粪便和污水处理配套设施进行建设,通过安装重轻液分离机、净化机等一体化处理设备,对沼气池沼渣进行处理,处理达标后的干沼渣将作肥料还田,水则用于回灌农田、竹林或循环利用。
“以往沼气池产生的沼渣只能丢弃,污染环境不说,还浪费资源。”天全县环境保护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整治项目,将沼渣变废为宝,达到循环利用的效果,既环保又节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环保意义。
该负责人称,该项目于今年1月20日开工建设,在全县7个乡进行试点建设,目前已有3个规模化养殖点启动了整治项目,剩下的11个养殖点将陆续启动,整个治理项目预计明年3月底完成。
开发新能源 倡导绿色生态经济
在大坪乡大坪村,以种植蔬菜和粮食为主。大坪村2组的野林养殖场2011年投资建设了沼气站,利用秸秆、蔬菜废弃物、养殖场的粪便及可利用的生活垃圾,进行厌氧发酵生产沼气,养殖场和附近农户的生活用电全部来自沼气站。“产生的沼渣可作为优质的有机肥,适用于蔬菜大棚和周边的农田,形成"蔬菜、种植、养殖-沼气-沼肥"的良性循环模式。”大坪乡乡长高海燕告诉记者,沼气池所利用畜禽养殖粪便和农业废弃物及可利用生活垃圾,有效扭转了因大量秸秆焚烧,蔬菜废弃物、畜禽粪污直接排放造成的污染状况,提高了农民的环境意识,促进了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
“养殖场年出栏生猪可达3000头,它们可是生产沼气、形成循环农业绿色产业链的重要环节。”野林养殖场负责人高术强介绍说,用从村民手中回收的秸秆、菜叶喂猪,产生的牛粪用于生产沼气,在畜禽养殖污染整治项目工程建设完成后,沼气生产的沼渣和沼液又可以作为绿色的有机肥料,用于农户蔬菜生产,整个过程实现了"零废物"的绿色循环。
在大坪村沼气新能源普遍受到了农户的欢迎。村民高女士说“使用沼气非常干净,火力很旺,而且没有灰尘,比起用电用煤,既经济又实惠。循环产生的沼渣和沼液浇灌田地里的蔬菜和水果,节省了农药和化肥,生产出来的都是纯天然、无公害的绿色食品。"
据悉,随着畜禽养殖污染整治项目工程投入使用,未来大坪乡将继续鼓励支持农户建设沼气池,形成"沼气-养殖-种植"于一体的循环农业绿色产业链模式,切实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