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裴文学
一年前,宝兴遭受了“4.20”芦山强烈地震、特大泥石流等严重自然灾害;一年后,为了进一步推进熊猫古城景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宝兴全县住房重建如火如荼,文化产业快马加鞭。走在宝兴,处处都能感受到灾后重建的热潮,宝兴人民正用昂扬的斗志战斗在灾后重建第一线。
冷木沟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急治理工程施工现场,大型机械正在浇筑混泥土
从满目疮痍到美丽农庄
2013年4月20日,“4.20”芦山强烈地震不期而至,顿时天摇地动,房屋倒塌,宝兴成为孤岛。
这场地震,使宝兴经历了少有的遭遇和处境,少有的困难和考验,少有的压力和责任,少有的关注和关切,少有的坚强和奋起。
11日,记者在宝兴县大溪乡烟溪口村新村第二安置点看到,17栋已完工的轻钢架结构永久安置房的真面目。这批8度抗震、轻钢结构的联建房不但让村民们住起来安心,还可以出租发展乡村旅游。“轻钢架搭在高强度地基上,盖上轻型屋顶后冬暖夏凉。”大溪乡乡长陈强介绍,作为宝兴县第一个轻钢结构集体安置房,烟溪口村这个项目目前已进入房屋内部装修阶段,4月20日前就可以让村民入住。
“修轻钢房还得感谢壹基金的援助。”大溪乡村民汪朝俊告诉记者,在轻钢房修建过程中壹基金给予了每户村民每平米200元的援助,加上政府补助,修建房屋自己总共也就花了10万元左右,比起修建砖混房屋要便宜不少。
“这种龙骨的钢架结构组合方便,要多大就组合成多大,像组合家具一样。”陈强称,安置点落成后,政府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鼓励和支持村民开办农家乐,相信今后的日子肯定越过越红火。
治隐患保平安
震后饱受地质灾害侵扰的宝兴,如何在灾后科学重建中走得更为顺畅,取得成效,不仅将直接影响到宝兴科学重建各个工程项目建设是否顺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宝兴能否实现“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的目标。
“浇筑混泥土时,一定要仔细,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11日,施工方技术员杨进沿着施工便道,仔细监督着现场工人浇筑堤坝。
“冷木沟泥石流治理的防治目标是按20年一遇标准设计,确保50年一遇泥石流不对宝兴县城居民构成直接威胁。”杨进告诉记者,该工程分为应急治理工程和综合治理工程,综合治理工程阶段工程按照“多级拦挡、固源清淤、拓宽行洪”的思路,新建4座拦砂坝,加高黑沟原有拦砂坝;梯级固床潜槛,设计永久翻坝公路,对拦砂坝进行清淤;中游设置排导槽及单侧防护堤,结合熊猫古城景观,加高沟口原防洪堤,工程完工后,将有效地接除冷木沟泥石流对宝兴县城的威胁。
据了解,宝兴县4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急治理工程已经全部开工建设,完工7处,预计6月30日前全部完工;35处受损工程修复项目,目前已完成方案编制,施工、监理单位已进场,整个修复工作预计在6月初完工;216户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目前已完成180户搬迁工作,预计4月20日前全部完成搬迁工作。
熊猫老家展新颜
最早发现大熊猫、大熊猫生态环境保护最好、大熊猫对外输出最多、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保护面积占县域面积比例最高、熊猫文化在此发源……这一切使得宝兴县成为当之无愧的“熊猫老家”。
宝兴县分管旅游工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1年,宝兴正式启动熊猫古城景区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工作,开创了以县城为核心打造国家级景区的全省先河。经过一年的努力,2012年,宝兴在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的同时,更是将全省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县城、省级卫生城市等殊荣悉数纳入囊中。而在去年遭受了“4.20”芦山强烈地震、特大泥石流等严重自然灾害后,为进一步推进熊猫古城景区灾后重建工作,促进宝兴旅游业恢复振兴,宝兴又重启熊猫古城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工作。
漫步熊猫古城,朴素淡雅的川西仿古民居、古韵十足的石板路、浓缩中国园林精华所在的小桥流水以及熊猫广场上熊猫雕塑、熊猫装饰的路灯……无不诉说着这座城市与熊猫的故事。
时光荏苒,芦山地震一周年即将到来,曾经满目疮痍的地震灾区已旧貌换新颜,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巨大变化,灾区人民正大踏步走向新生活。在这次抗争救灾斗争中,宝兴人民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宝兴将始终保持团结实干、开拓奉献的发展激情,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攻坚克难、超常突破的工作作风,以必胜的信念和决心,推动宝兴向更高的目标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