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石棉4872户农房重建全部完成,受灾群众全部搬进新居。现在,受灾群众的住房,房前屋后是果园,太阳能热水器24小时源源不断供应热水……安靖村村主任祝建云表示:“以前家里5口人住着两间土墙房,刮风掉渣渣,雨天到处漏,屋里窄得连放个桌子的地方都没有,哪里敢想象能住上现在这种宽敞、亮堂的房子哦。”
先锋乡松林村一组是雅安市规模最大的灾后农房重建集中安置点:新建的木雅藏族风格小楼呈月牙状分布,各家屋后的小花园内,三角梅迎风起舞,犹如笑脸迎客。楼群环抱之中,一口人工湖已经初现规模。村内,道路宽敞,雨污分流的排水设计相比城区也毫不逊色。今昔对比,村主任王勇感慨万千:“以前,村里基本都是土墙房子,雨天路上稀泥能埋住脚,巷道狭窄,两个人并行都有点困难……”
在被誉为“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的安顺场,由四川古典建筑设计院规划设计的川西古镇已经基本建设完成,院落式的独体小楼星罗棋布于大渡河谷一侧。通过一体三区的开发方式,这里的老百姓住上新楼的同时,就业、创业的机遇也同期而至。“我们这里丰富的红色文化、土司文化、多民族文化,有县里倾力打造的百里金果长廊,观光旅游的火爆指日可待。”安顺场党委副书记邹和品信心十足。
今年3月,首届中国黄果柑文化节在石棉县隆重开幕,27000亩黄果柑挂满金色果实笑迎八方客人。5月,石棉又承办了中国园艺学会枇杷分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通过灾后重建,石棉恢复了黄果柑种苗基地1540亩,脱毒马铃薯产业基地3500亩,林木种苗生产基地300亩,特色水果基地1.2万亩;实施了畜牧畜禽圈舍恢复重建项目,完成了一批畜禽养殖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全县生态农业得到进一步推动发展,农业产业结构得以调整,推动了农业特色品牌的打造和产业发展。2010年底,全县农业经济总收入6.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72万元。
据了解,石棉县共规划4个农村灾后重建项目,主要涉及农业生产设施、农村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和以工代赈及贫困村建设,规划投资1.37亿元,目前项目已全部完工。如今,全县农村受灾群众全部住上了安全、经济、实用、美观的新房。145.6公里机耕道灾后重建硬化工程的完成,使全县的通村机耕道硬化率达到50%以上,为5万多村民的耕作出行、物资运输和农副产品流通提供了便利条件。
自力更生民生优先
作为国定重灾县,虽然没有省市对口援建,但石棉全县干部群众服从大局,不等不靠,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迎难而上、重建家园。
该县坚持民生为先,把灾后农房重建与新农村建设、彝藏民族建筑风貌塑造有机结合,把灾后重建产业发展提升到一个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高度,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加以引导和推进。
地震发生后仅仅7天,石棉县于5月19日即下发了《关于“5.12”地震灾后农村房屋恢复重建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确立了“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强化质量”的重建原则,出台了由县财政给每户重建户补助8000元的政策,统一设计参考图纸,培训施工人员,指导群众开展农房重建,优先保证农房重建建材供应。
为推动新农村建设和灾后重建顺利进行,石棉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新村规划编制工作机构,建立了县级领导和部门联系示范片工作制度,明确了各部门、各乡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并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原则,动员各方力量,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
四川农村日报记者 蒋静 特约记者 周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