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年味浓浓的青川,一栋栋崭新的安居房,预言着未来生活的美好;居民们对新居新家园的热情,令这座小城生机勃勃,令小小的“青川布艺行”生意兴隆…… □岳光佳 本报记者 钟振宇 【现场见闻】 忙着装修安居房,布艺行生意红火 新春佳节临近了。在地震重灾区青川县城里,一栋栋崭新的安居房陆续迎来一批批历经磨难的主人们。远处不时传来孩子们燃放的鞭炮声,精美的中国结和大大的红灯笼把县城装扮得喜气洋洋。 在浓浓节日气氛里,在青川县乔庄镇北井坝公寓,“青川布艺行”老板娘王金玉正热情地接待着顾客。因为以前的店面在加固维修,她临时把生意挪到了家里,但生意仍然不错。 “您看好的这款是70元一米,窗户3.3米长,里外两层就是6.6米,如果定了,我们还会配好罗马轨道,明天就上门安装,保证满意。”1月30日早上8点半开门后,王金玉就迎来了顾客。王金玉和爱人牟加华都是青川本地人,下岗后在县城做了多年的布艺生意,由于讲信誉,回头客多。 记者刚坐下,年轻小伙子李刚和新婚妻子走了进来。拿到安居房后,他们把房子装修一新,现在准备购买窗帘,春节入住。 “大姐,你这里有些什么品种,给我们介绍一下。”小两口问。 “现在市场上主要流行布艺窗帘,又分为棉、麻、纱、绸缎和人造纤维等几种材质。在冬天,棉布或厚绸缎的材质比较保暖。”王金玉耐心地介绍着。在30多平方米的客厅里,墙壁上挂满50个品种的窗帘样品,琳琅满目。 “就买咖啡色,这个颜色不容易过时。”经过反复选择,小两口决定购买棉质窗帘。客厅和卧室各两幅窗帘,里外两层加起来就是8幅,总价约3000多元。 “老婆,今天中午早点开饭,下午还要出去收款。”王金玉刚送走顾客,丈夫牟加华的电话打到家里。快到年终了,平时骑着三轮摩托车忙着上门安装的牟加华,最近主要精力忙于收款。“把一些欠款收回,我们的春节也过得更踏实。” 【我的五年】 贴息小额贷款助他开起布艺行 今年46岁的牟加华从部队退伍回乡后,有过一段从工人—力哥—小老板—治安管理员—小老板的丰富经历。 牟加华原来居住在青川县城外,退伍后被安置到青川县丝绸厂,成为一名工人。 “1996年企业改制,我们夫妻双双从丝绸厂下岗,一直靠打零工维持生计。”牟加华告诉记者,他在外面跑三轮拉客,妻子在街边摆上缝纫机补贴家用。 夫妻有了点积蓄后,2004年在县城租了铺面开起布艺行,每年毛利润有3万多元。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使牟加华一家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为了让受灾群众生计有基本保障,县就业局开发了大量公益性岗位。搬入板房后,牟加华在县就业局帮助下,被安置到公益性岗位成了一名板房治安管理员,享受月岗位补贴450元,妻子开起板房缝纫店。 随着越来越多的群众搬入永久性住房,2009年10月,社区治安管理员岗位裁减了一半,牟加华离开了板房区。 因为属于双下岗职工家庭,牟加华获得政府贴息小额担保贷款5万元。离开公益性岗位后,牟加华很快就租了铺面,开起了布艺行。不仅如此,他们还享受税收减免,去年一家实现收入5万多元。 “县城安居房交房后,布艺行生意一直很好,还请了两名下岗工人来帮忙。”虽然忙累,但从牟加华眼中,能看到他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希望。 【新年新愿】 找个好铺面,儿子考个好大学 牟加华(青川县居民): 我现在最急迫的愿望,是找到一间租金不高、位置又好的铺面。由于以前租用的铺面加固维修,又没有找到合适的铺面,去年10月布艺店搬到了家里。目前青川的铺面租金较高,我现在每天都在打听有没有合适的铺面可以租用。天天在家里做生意,总不是长远之计。 我最亏欠的是儿子,因为忙着挣钱,这些年对孩子照顾得比较少。现在孩子被送到广元城里读高中二年级,欣慰的是他成绩在班里排第10名,希望他在今年这个最关键之年,好好学习,争取明年考上一个好大学、好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