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蒋莉莉):2008年5月12日是全国人民最难忘的一天,这一天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如此漫长。就在这一天,一个安宁祥和的高原腹地,瞬间陷入悲怆与困厄。可爱的笑脸就在那一刻停止微笑;温馨的家园就在那一刻成为废墟;我们的亲人就在那一刻和自己分隔两个世界……
如今,在大地震的废墟上,一排排新建的农房安居着万千灾区群众,一所所漂亮学校传出朗朗书声,一幢幢崭新医院为广大农民解除病患,一条条道路通往山里山外,一个个产业基地蓬勃兴起……从这一个个重生的剪影中,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中,我们见证了一场沧桑巨变,一幕人间奇迹!在这四年之中,四川和全国人民倾力支持了地震灾区的重建工作,共同见证了在曾经的残垣断壁上重新复苏的美好家园。
国画水磨成功转型,获“全球灾后重建规划设计最佳范例”称号
水磨镇地处四川阿坝州汶川县南部岷江支流寿溪河畔,古称老人村,是历史上有名的长寿之乡和世外桃源。“512”大地震中,水磨镇离震源仅7公里,震后几乎没有一栋完好的建筑物。四年时间过去了,水磨镇脱胎换骨,这个震前粉尘飞扬、污水横流的工业镇,如今三步一景、碧波荡漾,已成为“现代桃花源”式的旅游热点。2011年4月,在纽约召开的“第六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上,水磨镇获得“全球灾后重建规划设计最佳范例”称号。
据介绍,水磨镇原是汉族和少数民族交融区,震后由广东省援建而又被赋予了一些南粤元素。如今的水磨古镇围绕禅寿老街、寿西湖、羌城三大区,共同汇成一幅交织着各种文化风情的美妙油画。走进气势恢宏的水磨羌城,厚重温和的土黄色石壁,流水飞檐,羊角图腾,羌味十足。不仅充分继承了传统羌寨的建筑特点,把石结构、泥结构、木结构、石木结构进行综合运用,而且大胆创新,由寨到城,完美体现从古朴、粗放传统建筑群落到现代化新羌城的华丽转身。位于镇中心的老人村禅寿老街,建筑样式全部采用复古设计,青砖木门,雕梁画栋,让人仿佛来到了川西古镇老街。
映秀涅磐重生 5.12地震遗址变旅游景区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给映秀带来的打击是毁灭性的,这个曾被誉为川西北第一镇的镇子,有近三分之一在大地震中遇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5亿元人民币。
如今,震中位置的漩口中学教学楼遗迹被永远地留在了那一刻。坍塌的楼层、斑驳的钢筋、以及那高高在上、永远飘扬的红旗,无不在提醒着住在这里和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天灾无情”。然而,遗址周边已然竖起的那一栋栋高楼,一座座民宅,一个个商铺,一条条马路,又无不在告诉人们——“人间有爱”。
重建的映秀镇辖7村1社区,规划面积1.04平方公里,近期常住人口0.6万人,总投资17.19亿元,总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包括城镇住房,学校、医院、农贸市场、青少年活动中心、地震纪念地等公共建筑以及供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市政基础设施。建成后的映秀新镇配套齐全、功能齐备,完全能够满足居民生活和旅游发展需求。
“羌绣计划”让羌族同胞绣出新生活
羌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汶川特大地震之前,只是作为汶川羌族妇女闲暇时的生活消遣。“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为帮助震后妇女就业,阿坝州实施“羌绣计划”,作为该计划的实际运营组织,阿坝州妇女羌绣就业帮扶中心应运而生。近4年里,该帮扶中心积极探索公司化运作,创建了品牌,拥有了一批设计师,并与国外知名设计公司合作,把羌绣产业推向高端。目前已有8000位羌族妇女接受过培训,上万人重拾羌绣这门手工技艺。因地震失去土地和家园的羌族妇女,靠着绣羌绣开始挣钱养家,也开创了自己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