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纪实报告文学《剑门关下铁人情》同步推出网站 ●中国西部职业教育网:http://www.zgxbzj.com ●四川感恩网:http://www.owesc.cn ●宜宾新闻网:http://www.ybxww.com/fazhi/index.html ●中国天机网:http://www.zgtianji.com ●中华文化产业网:http://www.zhwhcy.com.cn
《剑门关下铁人情》
第二章 开垦民心工程
我们感恩 那些操着东北口音的龙江人 是你们挥汗如雨 不分昼夜 用智慧和双手 托起倒塌的校舍 家园和村庄 还有一条条通向幸福的道路 一座座跨越河流的桥梁 一声声划过晴空的鸟啼
——《感恩》之二
第一节 把北大荒精神带到灾区
打开中国地图,鸡冠状东部顶点,就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流处。 这里是冰雪的故乡,暴虐的西伯利亚寒流长久地在这里盘旋,最低温度达零下40摄氏度,冻土层最厚达2.5米。 这里还有川溪断道,荆棘封路,毒虫结阵,猛兽成群和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疫病…… 这就是世人传说中的北大荒。 新中国成立后,北大荒人承受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战天斗地,百折不挠,用青春和热血征服了这片桀骜不驯的黑土地,实现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历史性巨变。 北大荒人在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生产出了宝贵的精神食粮。那就是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和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 难怪有人说:黑土地不朽,北大荒精神不朽! 这种不朽的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也被前线指挥部队员们带到了地震灾区。 7月的大地,没有停止她的摇晃。 前线指挥部在剑门关酒店驻扎不到10天时间,便遭遇了4次以上的6级余震,6级以下的,刘国会已记不清有多少次了。 第一次,他在去县里开会的路上,突然感觉一阵迷糊,但一会儿就过去了。第二次是在去普安老县城的车上,一阵颠簸,大地抖动,他误以为车胎破了。第三次,是深夜11点多,他在房间桌前赶写一份材料,身边发出一阵“咔咔”声响,头晕目眩,但十几秒钟就过去了。第四次是凌晨4点,他正睡觉,床使劲晃动,咔咔直响,大约持续了一分钟。 余震不断。队员们忍受着,但担忧的话,大家都憋在心里。 身为总指挥的刘国会,每晚将队员们拉在一起唠嗑,化解大家心中的苦闷与担忧。 看见有队员避开大伙接听电话,刘国会明白:队员家里又提心吊胆了,打电话前来询问是否平安。 又一次余震之后,刘国会召开了一个小会。让大家讨论一旦遇到破坏性余震怎样进行互救。大家认为:大震跑不掉,小震不用跑。因为他们的住所,实在令人忧虑:圈梁下面有一条条又大又长的裂缝。有队员将他们居住的环境,用短信发给单位领导和同事,引起关心和叮嘱,不断打来问候电话。一时间,队员们心理压力很大。刘国会想起临行前省领导叮咛:“国会呀,你是总指挥,大家的安全就交给你了,你要保证一个都不少的给我带回来,绝不能出半点差错。” “一直住宾馆,不是长久之计。我们要找一个既安全又踏实的地方落脚。”刘国会一语道出大伙的担忧。 第二天,他和队员开始搜索最佳位置,经过满城寻找,最终敲定,剑门关酒店前面的一块空地。 “就这儿了!” 他请建设局帮忙,立即组织搭建前线指挥部的“根据地”。 没几天,蓝色的活动板房就在剑门关酒店前面临公路的地方搭建起来了。 7月24日凌晨3点,突然“轰”的一声,刘国会和队员们又一次从剧烈摇晃中惊醒。隔壁房间有人在喊:“地震了,快跑!”刹那间,宾馆走廊里,奔跑声四起。20秒钟后,恢复平静。但他躺在床上,一夜没睡。 次日开早会,队员们都在议论昨晚6.0级余震,人人都把目光投向刘国会。气氛变得压抑、沉闷。刘国会环视了一下,清清嗓子,果断地说:“大家不要怕,今天,我们就‘搬家’!” 紧张的气氛一下缓和了。 虽然板房建好了,但屋内啥东西也没有。怎么办?刘国会吩咐办公室主任王君:“今天你一定要给我弄到被褥!晚上大家住板房!” “好!”王君简言回答。 但接下来的一天,与剑阁相邻的震中青川姚渡镇余震不断,下午3点多又发生了6.0级地震,造成百余间房屋倒塌,数人伤亡。截至当晚9时30分,姚渡共发生4.5级余震50余次,其中6级以上3次。剑阁均有强烈震感。 大家经历了无数次余震后,善待生命成了队员们工作之余说得最多的话题。 板房共22间,分前后两排,各11间。前排,仅离公路半米远,危险极大。只要过往司机一个闪失,板房就被撞得灰飞烟灭。 刘国会毅然决定,总指挥和副总指挥住靠公路的一排,其余队员住后一排。刚一宣布,王君就找到刘国会“闹”:“总指挥,你住哪一排,我就随你住哪一排。你是领导,总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让给别人。你把我们放在后面,我不答应。”刘国会看着王君,感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在刘国会眼里,王君像长兄,总是吃苦在前,典型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对剑阁援建项目,指挥部从不吝啬,但对自己却十分苛刻。 为了办公方便,指挥部决定购买复印机、传真机等。 “一根经”的王君,最能砍价,金泳立在部队当过兵,有军人的节俭,两人双剑合壁,买回的办公用品,绝对找不到第二个最低价。 平常,两人买一双拖鞋,从不进商场,全在地摊上挑,还货比三家。有队员对金泳立开玩笑说:“太抠门了。”他却憨厚地笑着说:“这是为咱指挥部省钱,少花钱,多办事。” 搬进板房的桌、椅、板凳,刘国会也交给他俩置办,“质量好、价格低”是他们的宗旨。王君还制订了《内部财务制度》、《岗位责任制》等。 王君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板房,不为别的,只为仔细查看每间板房有没有锁门。 搬出宾馆,解除了队员们对余震的惊恐,但往后的日子更为艰辛。 接连几天,不管太阳有多毒辣,队员们都和黑龙江援派剑阁农房重建技术指导专家组领队邵曙海深入剑阁县普安、城北、元山、开封、五连和柳沟等片区乡镇,了解灾情,检查指导农房重建技术指导工作。 时值盛夏,夜间,板房里的温度高达36摄氏度。 在板房里,队员们每晚都光着膀子,穿着短裤,热得透不过气。最难受的还有蚊子叮咬和车辆压过路面的轰鸣声。每晚12点后才能迷迷糊糊入睡。 生活上也让这群东北人吃尽了苦头,从不习惯四川的麻辣饭菜到逐渐适应,吃得拉肚子是常有的事。湿疹对他们的侵袭,那就更惨了。 这应验了一句老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剑阁人不长湿疹,是因为适应这种潮湿的气候。而龙江人长期生活在干燥的北方,到了剑阁,这种南北气候差距较大,导致他们一时无法适应,但只要离开潮湿的环境,用不了几天,准痊愈。 但前线指挥部没有一个队员离开,也没有一个人退缩,他们不怕被湿疹困扰,在三伏天、在板房里依然坚持,为援建工作和灾区人民未来的幸福生活坚持。 他们这种艰苦奋斗、勇于拼搏、顾全大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灾区人民。正如后来的县委书记冯安富所说:“前线指挥部的人,是我们剑阁最可爱的人!”(摘自《感恩》丛书之《剑门关下铁人情》,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明日敬请关注:第二节 “龙江人不说大话,只干实事”)
《剑门关下铁人情》:第一章 第八节 万水千山总是情 (责任编辑:逸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