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朗多基,作为一名来自雪域高原一个偏僻乡村的藏族青年,他文化水平不高,甚至连汉语也讲不流利。但来到军营这个大熔炉里,仅仅通过两年的过硬锻炼,他就淬火成钢,实现了由“土八路”到“军营之星”的华丽转身,在军营和他的家乡传为佳话。
泽朗多基出生在阿坝州黑水县海拔近3000米的麻窝乡牙窝村。2007年,他应征报名参军。由于他过硬的身体素质,泽朗多基从众多报名青年中脱颖而出,成为该村34年来第一个参军入伍者。
进入南京军区某部摩步营后,泽朗多基虽然在身体素质上胜人一筹,但文化素质却偏低。他那半生不熟的汉语甚至不能与其他士兵正常交流,个别战友干脆善意地戏称他为“土八路”。周遭友好的“讥笑”曾使他一度彷徨、退缩,但最终好强不屈的性格驱散了心中的阴影。于是,训练场上,只见他挥汗如雨,勇争第一;学习室里,只见他埋头苦读,甘当学生。
“武艺不精愧当兵”,泽朗多基自觉将这句话作为内心谨记的座右铭。在“深入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活动”中,由于刚入伍,生活在高原、当兵在内地的高低海拔大反差使他身体极为不适应。为了提高军事素质,他自加压力,每天加班加点训练。别人都徒手跑五公里,他每次都穿上沙背心和绑腿跑。一次次的苦练,一遍遍地巧练,功夫不负人心人,他最终以新兵训练综合第一名的成绩被挑选去学驾驶,并先后参加过尖子骨干、新兵骨干等多种集训。在一次全旅组织的分业训练尖子比武考核中,他在渡海登岛400米障碍训练时不慎从轮胎攀台上摔下扭伤右脚踝,脚肿得连穿鞋子都困难,但他硬是凭着坚韧的毅力忍着剧痛坚持跑完了全程,最后勇夺第一名。
在努力提高“武艺”的同时,泽朗多基将文化学习摆在了第一位。字典,成了他学汉语的无声老师;身边的战友,则是他学讲普通话的“活字典”。连队的“读报解说”、“新闻点评”,他总是抢先发言,主动亮相。几年下来,他先后写下了1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6万多字的心得体会。
一年后,泽朗多基以一个新时期少数民族战士的坚强性格和过硬素质当上了班长,还两次因成绩突出荣获营嘉奖,被所在旅评为“理论学习之星”和优秀“四会”教练员,荣立三等功一次。他将人们心中的“?”拉直变为了“!”,战友们都向他投来惊叹、敬佩的目光。2009年,泽朗多基更是实现了“两个唯一”的目标:被评为全旅“理论学习之星”唯一的义务兵战士,全连唯一入党的义务兵。
泽朗多基不仅在军事素质方面和奋进成长中赢得了战友的赞赏和领导的欣赏,他的善心更具感染力。2008年3月,他在一次助民劳动中得知驻地孤儿院有2名孤儿因经济困难面临辍学,他主动解囊对其进行资助,并发动全班战友一道参加资助。在他的影响带动下,所在连队共帮助5名孤儿圆了读书梦。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波及到了他的家乡,他家房屋被摧毁,他的母亲在房屋重建时因余震不幸坠楼,导致下半身瘫痪而高位截瘫。本就经济拮据的家里雪上加霜,战友们都劝说他不必再资助孤儿上学了,但他仍坚定地说:“小孩子们上学更紧要!”他纯朴善良的心,让身边的战友们感动不已,更激励着他们一道将更多的关爱投入到孤儿们心中。
2011年“七一”前夕,泽朗多基的家乡黑水县麻窝乡在评选优秀共产党员时,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不在家的泽朗多基以高票当选。很多乡亲都说:泽朗多基虽然远离家乡,但他时时给家乡送来捷报,大家都以他为荣;作为黑水青年的楷模,他的先进事迹激励着家乡青年们不断进取。
中共黑水县委宣传部 王浪 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