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至今的宜东苏维埃遗址
三交乡小学师生们缅怀红军战士
“飞越岭下简直就是一个大花园,在每年5月红军过飞越岭的日子,遍地都开着火红的红军花”。听到宜东老乡“草木有情”的这一精彩神奇的介绍,怀念红军之情油然而生。在红军长征过飞越岭76周年的5月,一个晴空万里、夏日融融的日子,笔者沿着红军的足迹,来到了汉源县境西北部三县交界的飞越岭。
脚下的路,曾经是一条从宜东到三交,翻过飞越岭下山后,再延伸到泸定、康定、拉萨的千年茶马古道,也是待建的汉(源)泸(定)公路线。一米多宽的石板路在山里盘旋而上,时断时续;石板路上已杂草丛生,无数的拐钉窝圆圆的、深深的,清晰可见;路两旁,当年的背夫旅店和马脚房还留存着残墙片瓦遗迹。高耸的群山、粗壮的柏杨、蜿蜒的曲径,无言地述说着昔日古道的辉煌和苍桑。走在古道上,耳边仿佛响起当年马帮叮当的铃声和背夫们滴滴嗒嗒的拐杖声……。笔者顾不得去多想这些誓去的岁月,一心要看红军花,要看红军打仗的古战场,缅怀红军的迫切心情,使得满头大汗不觉累,加快速度直冲海拔2830米的飞越岭垭口。
经过两小时的攀登,在距垭口还有40分钟路程的途中,终于见到了第一枝红军花,老远望去像一把火炬。红军花从石板路中的石缝里生长出来,在十几片绿叶中长出几根两三尺高的花茎上,从下到上先后有序地开着几节由数朵小花构成的花团围着花茎,花团由下到上越开越大,十分鲜艳。几位过山的三交老乡端详着这花对笔者说:你看,这花的形状是下小、上大、顶平,活像一个“军”字,花色又是血一样的殷红色,又在红军打过仗的地方和打仗的5月才盛开,所以我们都叫她“红军花”。看到红军花就想到当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善战的长征红军,打败国民党二十四军的丰功伟绩;路过飞越岭下,总要摘几枝我们爱戴的“红军花”回家,给乡亲们、孩子们讲述红军的故事。
沿途直上,只见从路中间到路两边,从荒地到林下,从山沟里到山坡上,红军花越来越多,越来越茂密,越来越成片,在垭口下面更是上万亩连成一整片,成了红军花的海洋,又从荒地里一直扩展到无边的丛林中,让人真有点“错把这里当荷兰”的感觉,简直是一个名不虚传的美丽大花园。
听84岁的老农民任焕荣讲:生长红军花的地方,原来都是种荞麦的庄稼地,76年前只有零星的芍药在初夏开花,没有这种红军花。民国24年(1935年)农历五月初一,由左权将军率领的红军一、三军团,从化林坪(原属汉源县所辖)冲上飞越岭垭口,在垭口上防守的国民党二十四军吓得屁滚尿流,连逃跑都来不及,刚下垭口的庄稼地,就被占领垭口,居高临下的红军全部歼灭,把国民党军打得横尸遍地。红军乘胜追击到宜东,又打败了从富庄前来增援二十四军的肖绍成团。红军在宜东街上写满了标语,还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宣传革命道理,打富济贫。那些土匪豪坤闻风丧胆,农民、穷人扬眉吐气。
78岁的何天清告诉笔者:听91岁去逝的老队长万春贵讲,红军打飞越岭这一仗,是红军抢渡大渡河后,大部队上化林坪至荥经、天全、芦山直抵宝兴。由杨成武和左权将军率领一部从化林坪直上飞越岭垭口两侧高地,向垭口守敌射击,巧妙地攻破川军24军袁国瑞旅防守的飞越岭,国民党飞机在上空盘旋,把炸弹丢到化林坪深山沟里去了。红军占领飞越岭高地后,居高临下,打得飞越岭东面的24军袁国瑞旅溃不成军,袁旅败退,红军乘胜追至宜东,又击败从富庄前来增援的肖绍成团,于是兵分牛市坡(今建黎乡)、富庄、塔子山(今大田乡)、猛虎岗,攻进县城清溪前在三垭关打了两天两夜。
笔者从《汉源县军事志》中了解到:这一仗,在县境各地防御的敌军被红军击溃5个团2个营,歼灭一个营2个连,俘虏600余人,缴获枪械弹药无数,红军伤亡32人。刘伯承将军在他的回忆录中写到:“红军飞渡大渡河后,在汉源打了一仗,击溃四川军阀4个团,经天全、芦山、宝兴翻越夹金山”。红军在汉源打的这一仗是抢渡大渡河后到翻越夹金山之间最大的也是关键性的一仗,其重要意义在于牵制敌军,掩护主力部队顺利向宝兴方向前进。
何天清深情地说:“就像红军撒播革命火种一样,这红军花还真是杨成武和左权将军撒播的种子,在红军战士的鮮血浇灌下生长出来的哩!因此每年红军花开放的时候,学校的学生和我们都要上山到红军战斗过的这里来缅怀红军烈士,唱红色歌曲给红军烈士听,激发革命斗志,表达我们的决心,用实际行动报答共产党、毛主席的恩情!”
笔者爬上飞越岭垭口时,忽听山下“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宏亮歌声在山间荡漾。折转下山返回到花海中的风龙寺,原来是三交小学六年级五六十位小朋友们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为纪念红军长征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来到这里。小朋友们先是听老师讲红军故事,然后表演准备好的文娱节目,吃罢自己做的野餐,采摘一大把心爱的红军花,带着这美好的记忆,甩开似如当年红军追剿敌人的飞腿,生龙活虎地下了山。
红军花,美丽的花,英雄的花,愿您烂漫在汉源山川,怒放在人们心田,永远盛开。
黄洪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