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党委
6月初,走进石椅羌寨,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古朴雄浑、特色鲜明的羌式小楼。依靠农户联营发展旅游,石椅羌寨群众仅5月就挣了四五十万元。震后新建的6个美丽羌寨,如今已成为全镇百姓的“摇钱树”。
曲山镇党委书记胡覃说:“我们坚持安民与发展并举,努力发展以旅游和特色农业为主的新产业,使曲山人过上了比震前更加幸福的新生活。”
在山崩地裂的灾难下、艰苦卓绝的重建中、发展跨越的机遇前,曲山镇党委始终团结带领全镇人民迎难而上,成为龙门山断裂带上的铁脊梁。□本报记者李旭
在大灾大难中护佑群众生命
曲山镇是北川老县城所在地。汶川特大地震中,全镇12676人遇难或失踪,基础设施全部被毁。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曲山镇党委迅速组织幸存干部成立抗震救灾分队,成功营救出上百名伤员,并安全转移所有受灾群众。
2008年6月,北川县委在最困难时期及时抽调了一批熟悉曲山镇情况、具有应对自然灾害经验和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干部到曲山镇工作,40岁的胡覃正是其中一员。他回忆,当唐家山危湖高悬时,镇党委科学制定撤离路线,及时转移群众1952人,堰塞湖泄洪时无一人伤亡。当特大山洪泥石流袭来时,全镇党员干部连夜冒雨涉水将4500多名受灾群众安全转移。2010年夏面对特大山洪泥石流,再次创造了无一人伤亡的奇迹。
三年来,曲山镇党委通过火线发展党员、破格提拔副镇长、选派大学生“村官”,使基层党组织迅速恢复了元气,并吸收了173人入党。全镇还成立了16支“党员先锋队”、“党员服务队”,在抢险救灾、卫生防疫、地质灾害预防、地震遗址保护等重要领域发挥了关键作用。
受灾群众全部住进美丽新家园
曲山镇党委副书记缑军回忆,曲山镇遇难人数多,孤老、孤儿、孤残人员多。镇党委一面及时设立安置点,一面组织群众生产自救,一面积极做好群众心理抚慰、思想疏导,平稳度过了灾后矛盾多发期。
震后,曲山镇因灾失地农民占全县的23%,成为安置难度最大的乡镇。镇党委带领群众克服重重困难,返乡返家重建家园,不到一年时间就使全镇16个村、2316户7125名因灾失地农民得到妥善安置。
在集镇建设中,镇党委立足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一镇两点”的重建模式,分别建设任家坪集镇和邓家集镇,使曲山新建城镇面积达到了1.59平方公里。镇党委还将纪念馆融入任家坪集镇统一规划,围绕地震纪念馆高标准打造集镇,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如今,全镇受灾群众全部住进了更坚固的新房子。
新产业让群众人均增收逾千元
春茶采摘刚结束不久,曲山镇景家山村的茶农又开始忙碌起来,准备夏茶采摘。三年来,曲山镇党委带领群众快速恢复高山茶园等特色农业,发展绿色水果种植,走出了一条以绿色生态支撑特色旅游之路。
“震后,我们确立了‘以重建促旅游、以旅游带发展’的振兴思路。”缑军说,在镇党委的带领下,曲山镇已建起石椅、沐曦、仁纳、笛且、恩达、卓卓6个美丽羌寨,把公路沿线打造成了富有羌族特色乡村休闲观光旅游带。以旅游和观光农业为主的新产业,使群众人均收入比震前增加1053元。
在大力发展羌寨旅游和特色种养业的同时,该镇争取用三到五年时间,将地震纪念馆、唐家山堰塞湖、任家坪集镇打造成5A级风景区。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大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集中安置点建设清洁环保的沼气池,继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让群众真正住得稳、富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