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先进事迹报告团抵达终点站成都,报告团成员和听众表达共同决心——
5月12日上午,成都锦江大礼堂座无虚席。这天,从北京出发的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先进事迹报告团,辗转全国8个省(市)后,抵达终点站成都。
在废墟上崛起,在重建中超越。在8位报告人慷慨激昂、感人肺腑的述说中,灾区三年涅槃重生的历程被回放。“听着他们的讲述,伟大的民族自豪感在心中油然而生。”很多听众感动得泪流满面。
台上台下传递着一个祝福:愿幸福与灾区人民永相随!
□本报记者 江芸涵
有一种使命叫责任
汶川县映秀镇党委书记廖军一开讲,就向大家报告好消息:映秀新镇已经建成,全镇5000多父老乡亲全部搬进了漂亮的新家。
“在映秀群众的记忆里,每一个脱胎换骨的变化背后,都有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的身影。”廖军忘不了,地震中失去三位亲人的副镇长吴拥军,每天从早到晚都在重建工地上奔波,在睡不着的夜里,他常提着白酒到岷江河畔痛哭。
省粮食局机关党委工作人员王琴很感慨,“失去血脉相连的亲人,无异于断臂之痛。悲痛蕴含力量,责任唤起勇气,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只要人民需要,我们就会永远战斗到底!”成都军区联勤部川藏兵站部副部长敖斌的话荡气回肠。他含泪讲起了八连连长王晓军7次带领车队往北川运输建材,7次路过近在咫尺的家门口,但始终没进家门。
成都军区某部战士葛龙航听了很激动,“解放军始终把灾区群众当亲人,用热血书写人民军队爱人民的深情大爱。”
“东汽人要挺起脊梁做压不垮的巨人!”中国东方电气集团东汽党委书记何显富回忆,东汽恢复生产的战斗在地震当天就“打响”了,大家冲进危房,拆电线、搬文件、抢图纸,与钢筋混凝土对拼,与时间赛跑,硬是从废墟中抢救出关键设备800多套、转移生产资料100多亿元。
“东汽人奋发图强的精神,是企业的榜样,更是我们年轻人最应该学习的。”来自四川物流产业公司的“80后”员工高钦十分钦佩地说。
有一种大爱叫奉献
“灾后重建没有你我,只有我们!”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副主任许解良的一句话,引来全场掌声。
在大灾难的考验面前,舍小家顾大家,这是援建者的共同选择。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规划处处长邱衍庆,去年1月从汶川前线被紧急送往广州军区总医院做开颅手术。在病床前,他才第一次给已经2岁的女儿过生日。
看着大荧幕上邱衍庆女儿的照片,四川大学学生王慧玲流下热泪:“今年春节我和家人去过三江、水磨,住进新家园、过上新生活的乡亲们都说,汶川今天的美丽,是广东人的心血!”
成都理工大学学生王欣来自山东,听到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处长王智永讲起山东援建者由于水土不服,多数患上湿毒症,她有着切身感受。“援建者说,人可以水土不服,援建项目绝不能水土不服,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山东硬汉,我为他们感到骄傲!”
北川县委书记陈兴春在台上忆起了许多同事:县民政局长王洪发,失去了20多位亲人,但地震后,他走遍了23个乡镇每一户需要救助的家庭,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漩坪乡党委书记张康奇,至亲全部遇难,他带着从办公室抢出的国旗,带领两千多受灾群众安全转移,险情解除后,又带着乡亲们返回,争分夺秒重建家园。“他们说,必须忍住悲伤,一定要让群众从党员干部的脸上看到坚强、看到信心、看到希望!”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战斗中,坚强奋起的灾区干部群众和无私奉献的援建者一道,以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斗,把痛苦留给自己,把美好生活留给了灾区人民。”成都少城街道办事处的卢晓明哽咽着说。
有一种激励叫感恩
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援助下,灾区自立自强、崛起危难,灾后美好新家园如画卷般铺展。灾区人民用感恩图强回报这份真情大爱。
陈兴春记得,去年底北川体育中心举行的新县城摇号分房仪式上,上万名群众代表身着艳丽的羌族服装,脸上挂着欢笑与泪水,高声齐唱《羌族感恩歌》。
苏州市经信委主任沈国芳记得,援建队伍离开绵竹时,不少乡亲翻山越岭跑几十里山路,带来了鲜花、腊肉、鸡蛋,绵延的送别队伍看不到头。“十几个年画艺人还特地赶制了一幅《援建英雄图》,可爱的娃娃们捧着自己做的幸运星、千纸鹤挤到我们的身边,此情此景让我们泪眼模糊。”
同样令许解良无法忘怀的是,地震一周年那天,一位农村老汉把家里仅有的一头猪送到指挥部,交给上海亲人。为了这份血浓于水的亲情,上海的援建者们不但为都江堰“输血”,更为他们“造血”,两地签署了多领域的长效合作协议。
感动在传递,激情在传递,责任与使命也在传递。
“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对抗震救灾精神的最好弘扬。”成都市武侯区公安分局干警张恒听完报告后心绪难平,“不管困难有多大,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武警成都四支队的徐兵兵和他的战友们表示,“作为军人,我们必须听从组织和上级的安排,在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干好工作,这是对抗震救灾精神的最好传承和发扬。”
四川大学学生周杨来自灾区什邡,她对自己肩负的责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毕业后,我想回到家乡去,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