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位于中国西南四川省的新北川中学里,高二(2)班的学生们正在上英语课,他们有节奏的朗诵声使周遭的一切显得更加平和。在上课的学生当中,坐在第一排的何新桥一边埋头记着笔记,一边随着老师一遍遍地朗读着英文单词。在有所学生中,他显得格外认真,对英语课很是喜爱。
何新桥所在的班级共有48人,班主任是何新华。何新桥对这位同一姓氏的老师十分敬爱。
何新桥说:“(在学校)和同学、老师各方面相处得比较友善。我的班主任就是何老师,原来在老的学校(北川中学)就认识,就是在地震之前。地震之前他教高中,我上初中,怎么说呢,我应该是个一个非常尊敬老师的学生。”
而何新华老师对这个勤奋的男孩子也是十分关心、照顾有加。
何新华说:“我的班是‘世纪寒梅班’,由浙江新华爱心基金会资助的。我的一个班里有48个学生,每名学生只要表现好,学习努力,每月会得到250元(补助)。按照成绩,何新桥是不能进入这个班的,(但是)因为他当时受伤,中考成绩不太好,但学校领导考虑到这个孩子需要帮助、需要关爱,就把这个孩子放在我的班上。”
什么样的特殊原因让何新桥得以进入这个班级?何新华老师为什么对他格外关照?三年前他怎么会受伤呢?这些问题的答案,都与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那场汶川大地震有关。
地震发生时,北川中学的学生们都在上课。校区后的大山在地震中崩塌,巨大的岩石倾泻而下,把校区彻底掩埋,学校两栋五层教学楼垮塌,1000多名师生不幸遇难。
何新桥是幸运的,在地震中脚部被砸伤,处于昏迷状态的他被送进了医院。
何新桥说:“(同学老师来看我的时候)我是昏迷的,眼睛(有时)是(能微微)睁着的,能看见他们人,但是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只能看到他们人在那里。”
何新桥也是不幸的,他的父亲,也是当时北川中学的英语老师,却没能走出这场灾难,永远地离开了何新桥。
何新华说:“他父亲原来是教初中英语的,人很谦和、务实,是认真做事的老师,平时也没看到他很张扬,踏踏实实做事的老师。他当班主任,(他)那个班上体育课他不知道。地震发生时,他在另外一个班。他想去看自己班的学生,班上没有人,再要跑出来没来得及。他心里面装着学生,他也没能(幸免于难),被埋在废墟里。”
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这个年仅十四、五岁的男孩子却没有让眼眶里的泪水掉下来。他在心里种下了一个秘密:要坚强起来,照顾妈妈;要努力学习,实现父亲的遗愿。
在何新桥身体状况日渐好转的同时,北川中学也以令人惊叹的速度重建起来。地震后的第七天,北川中学的学们生在异地复课了;2008年10月新北川中学援建计划启动,2009年5正式开工;去年秋季新学期,新北川中学正式投入使用。
当来到崭新、宽敞的新校园时,何新桥仍忍不住回想起以前学校里的点点滴滴。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他慢慢地适应着新的环境、新的学习氛围。
何新桥说:“我的班主任有时候下课会找我到教室外面去聊聊生活和学习方面的事情,有什么困难会帮我,因为我父亲原来也是教书的。”
何新桥的母亲董溧,地震前在北川老县城开了家理发店。地震后,作为学校遇难员工的家属,她被安排在新北川中学担任学校的生活老师,负责学生们的生活起居。她与儿子何新桥平时都会住在学校里,只有周末的时候才会回到自己在县城的家中。
董溧说:“和同事相处得很好。平时吃饭是在学校食堂吃,(儿子)和我一块吃饭,有时候有时间了我就回来做个饭,带到学校和他一起吃。”
父亲的过早离去,似乎让这对母子之间的感情少了一种平衡,有时甚至是敏感的。
董溧说:“儿子在学校和同学们关系很好,他是那种乐于助人的人。(但是,)他有时候在家里,我看不惯他只知道玩,特别是放寒暑假的时候,他在家里无所事事的,我看到会生气。我就会给何老师发短信,何老师对他还是很耐心的。”
何新华老师经常充当母子间的“和事佬”,劝导何新桥多替母亲考虑,体谅她的难处。而这个早熟的孩子则会认真地思量起母亲对自己的期望和自己身上的责任。
何新桥说:“有时候我妈妈会对我产生误解,我就比较烦她……过一段时间,(我认识到)即使是她误会了我,但我必须谅解她,不应该发那么大脾气。”
何新桥,有着风华正茂的年纪,却因灾难比同龄人多了一份坚强、责任和勇气。随着时间的流逝,新北川中学对于他而言,也寄托了更多的象征意义,是家,是父亲,是希望。
何新桥说:“不知道怎么说,反正是爱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