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后的凤鸣乡阿嘴沟堤防
民生故事:
对于生活在雨城区凤鸣乡的村民而言,那个曾经让他们伤透了脑筋的臭水沟已经渐渐淡出了记忆。如今,让村民望而生畏的臭水沟已经被打造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以前,一到下雨天,凤鸣乡整个场镇都会遭殃,雨水排不出去,积在场镇内,到处都是“泥浆浆”,如果住在地势较低的地方,泥水还会漫进家门。穿场镇而过的一条河沟更是让人苦不堪言,由于常年累积的垃圾和淤泥,村民基本上见不着流淌的河水,一到夏天,只见蚊虫、苍蝇四处飞,不时散发出阵阵臭味。
2009年,凭借着灾后重建的东风,这条困扰着村民的臭水沟终于大变样。凤鸣乡文阿嘴沟堤防项目被纳入雨城区水利工程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一时间,在凤鸣乡场镇上掀起了建设高潮。该项目的防洪标准按照十年一遇设计,防洪堤新修河段均采用横重式挡土墙结构。同时,结合整治场镇街道的要求,沿右岸防洪堤新修了红砂石栏杆191.5米,改造场镇内排污涵管100米。
凤鸣乡防洪堤工程在重建过程中进行了一种全新的尝试,改变了防洪堤只有防洪的单一功能,将防洪与环境改善融合在一起,美化了场镇居民的居住环境。
居住在场镇的居民一直盼望着能够早日解决场镇排水问题,在防洪堤工程开建之初,村民每天都要到施工现场观看,期待着防洪堤早日建好。
2010年8月21日,凤鸣乡遭受了强降雨袭击,而新修建的防洪堤在此时发挥了功效,经受住了暴雨的考验。
成效展示: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给我市的水利工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12座水库、74处堤防、796处农村供水设施、199处灌溉工程、607公顷水土保持治理面积、0.079万亩水产养殖面积受损,111.7吨成鱼及鱼种死亡……水利损失高达70226万元,水利灾后重建任务异常艰巨。
根据国家和省批复的重建规划,我市水利灾后重建规划项目共有71个,总投资78696万元,涉及雨城区、名山县、汉源县、石棉县、天全县、芦山县和宝兴县。其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6个、防洪工程7个、乡村供水工程7个、灌区工程18个、微型水利设施3个、农村水电项目2个、防汛及山洪灾害预警预报设施4个、水文设施5个、水资源监测设施7个、水土保持工程6个、水利系统修复工程5个及其它工程1个。
在两年多的灾后重建中,我市水务系统坚持对恢复老百姓正常生产生活的民生项目优先安排、优先实施,共恢复解决43.71万人农村人口饮水,震损水库除险加固12座,建成、加固堤防41.79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90公顷,渠道整治430公里,山坪塘整治49口,并建成两个县水资源监测系统和4个县防汛及山洪预警预报监测系统。
截至2010年年底,我市水利重建项目总投资56576万元,累计开工47个,开工率100%,累计完工46个,完工率97%,完成投资55436万元,占规划投资的98%。全面完成了“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灾后重建目标任务,建设进度始终名列全省前列。全市水利基础设施得以改善、防汛保安能力大大提升、供水保障能力恢复提高、水利行业能力建设全面加强……
群众心声:
家住雨城区凤鸣乡的老李在场镇上住了几十年,亲眼见证了凤鸣乡场镇从过去的“脏、乱、差”走向如今的干净整洁。
老李告诉记者,以前的场镇没有排水管道,加上场镇上的居民将生活垃圾倒入场镇内唯一的河沟中,常年累积下来,原来的排洪沟被堵死,一到下雨天,整个场镇到处都是泥水,如果雨势大一点,水还会漫进屋里。
“唉,一想起那个时候,就觉得简直是场没有尽头的灾难,大家都不喜欢下雨,家里也十分潮湿,很多家具都生霉了。”
如今,防洪堤的建成,不仅解决了排水问题,还美化了场镇环境,看着场镇一天天发生巨大变化,村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看着这么漂亮干净的河道,哪个还忍心把垃圾丢进河里啊!”老李乐呵呵地说,如今,防洪堤两岸已经成为村民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了。
短评
我市江河众多,决定了堤防建设在我市防汛减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整个灾后重建过程中,我市建成堤防41.79千米,占全市堤防总量的25%以上,重建堤防在防汛减灾、确保人民群众安全中的作用是显著的,也大大降低了“水利”变“水害”的几率,为17座城镇约19万群众筑起了一道道坚固的防汛安全墙。
在2010年的汛期,水利灾后重建工程成功防御了连续强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灾害袭击,最大限度减少了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经过两年的水利灾后恢复重建,我市水利工程防汛保安能力已经得到了大大提升,与此同时,我市的防洪安全体系也在灾后重建中不断优化并已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