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http://www.newssc.org 】 【来源: 四川新闻网-绵阳日报 】 |
走进安县晓坝镇齐心村,纵横通畅的道路沿线白墙青瓦的川西民居错落有致,植被茂密的整个村庄在高山绿树的掩映下呈现出一片生机。除了在地震中破碎的山体外,几乎已很难看出特大地震的痕迹。“众人拾柴火焰高,是多方面的帮扶使我们村旧貌换新颜。”该村党支部书记陈志新感叹道。 晓坝镇齐心村位于安县西北部,距安县县城60余公里,资源丰富,风景秀丽,是典型的山区林业村,全村共8个小组,农民的主要收入以林业、三木药材(黄柏、杜仲、厚朴)和外出务工为主。在“5·12”特大地震中,全村262户,住房倒塌损毁95%,严重受损5%。村社道路严重损毁20余公里,人畜饮水全面损毁,山林损失2000余亩。“大多数农户耗其一生积蓄建成的房屋毁于一旦,50%以上刚过上温饱生活的农户一下子又返回到了贫困线之下。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只有2500元,比上年足足少了1000余元。震后,我们村被省上定为了贫困村。”大地震带来的灾害,令陈志新十分痛心。 震后两个月,齐心村响应安县县委号召,开始重建新家园。“安县、晓坝镇两级政府积极组织群众清理废墟,水务局为我们恢复了人畜饮水设施。”据陈志新介绍,晓坝镇政府从当地实际出发,建立建材特供机制,全力保障建房户建材所需。对红砖、水泥、砂石、钢材等主要建材供应信息通过村社公示栏、发放宣传资料等进行信息公开,确保建房户第一时间知晓相关信息。为了降低建房户的建材成本,晓坝镇为建房户开辟多条绿色通道,对原址重建的农户凭原土地使用证或原批准用地手续使用土地,由当地国土所核准办理用地手续,不收取任何费用。凡受灾群众重建农房需采伐林木的,凭本人申请、村社证明,经林业站审核,乡镇分管领导签字后,由林业站在权限范围内审批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免收育林基金。“村民们靠国家补助、信用社贷款以及向亲朋好友借款很快建好了房。2008年底,70%的农房建好了,到了2009年4月底,全村262户全部建成新房。” 为了进一步推进齐心村灾后重建,安县把该村列为2010年全县贫困村灾后重建试点村,通过争取乐施会投入100万元,争取财政扶贫资金5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20.1185万元,经过4个月建设,完成了该村7、8社新修毛路3.5公里,完成了该村三座拱桥和七座漫水桥的修建,完成了1社和5社4.1公里水泥路的修建。“有了路,有了桥,全村人行路难问题解决了,同时解决了周边1200多农民行路难问题,为农民农业生产资料和其他农产品买卖、运输提供方便。” 说起新修路、桥的好处,陈志新滔滔不绝:“从长远看,通过村社道路的恢复重建和桥梁修建,改善了全村生产条件和群众生活条件,解决了制约村上发展经济的“瓶颈”问题,为全村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特别是对于过去完全不通路的7社、8社村民来说,实现了道路交通“零的突破”,让村民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有路可走的愿望,对这两个社村民走出大山,联接外面的世界,获得人的生存质量的改善有着重大意义。桥梁的修通,改善了过去一到夏天洪水来临,几个社村民完全被隔绝在河对面不能出行的局面,从根本上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全村通过基础设施的改善,可以大大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人的进步,每年每户农民可以通过发展经济,增收600元以上。” 为了扶持该村发展产业,2009年2月,国际亚洲基金会委托安县农业局在该村种植魔芋700亩。“国际亚洲基金会提供种子、技术、肥料、农药,村里出地和劳力,仅这一项当年全村人均增收260元。” “去年县林业局在我村实施退耕还林1880.7亩,每亩为我们提供肥料60公斤,现金补助169元,大大增加了村民收入。” …… “经过各方的帮扶,村民建起了新房,走上了好路,鼓起了腰包,贫困的齐心村开始走上致富路。”陈志新乐呵呵地告诉记者,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800元。在新的一年他要带领村民自力更生,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带领村民搞旅游,种植中药材,发展壮大魔芋产业,争取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400元,不辜负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齐心村的关心、帮扶。 (本报记者 张苹 钟述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