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15
长800米、51根立柱、镶嵌1200余幅珍贵的照片……从10月9日开始到10月15日,“铭记——-重生的新什邡”主题摄影展在北京市王府井步行街展出。
在“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北京援建即将撤离的时刻,这场从筹划到展出历时一年多的摄影展,以高度浓缩的方式,究竟在这条著名的大街上,告诉了世人些什么?
五大板块 记录京什携手重建历程
10月9日一早,北京市民政局干部金广延早早来到王府井大街,驻足于一幅幅图片前,脑海中,什邡那熟悉的景象不断呈现。突然,老金咧嘴笑了起来,指着一张大幅的人物特写,“这是我啊!”老金在影展的照片中,意外地找到了自己。自2008年7月到什邡参与援什工作以来,金广延一直在北京前指担任办公室工作。“在家乡看到这些图片,我为亲身参加什邡的援建工作感到自豪,为京什携手,共建家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感到欣慰。”距离北京援建人员撤离什邡的最后时间渐近,什邡用长达800米的影像长廊,在被誉为“中国第一街”的王府井大街向北京市民汇报,也用这种特别方式表达什邡对北京、对全国人民的感恩之情。一个个普通的故事,串联起了 “龙门山之殇”、“可歌可泣的北京援建”、“气壮山河的重建壮举”、“感恩奋进的新什邡”、“灵山秀水的西蜀小城”5个版块,“有太多的东西想表达,想像更多的人表达。”摄影展览筹划人之一陈琳说。
千幅图片 展现气壮山河章洛涅槃
用于展览的1200多张图片,是从3万多张摄影作品中精心遴选而来,生动反映了什邡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北京援建的人和事,北京援建什邡两年来的成果,展示了什邡感恩奋进的新面貌。
照片中不乏人们熟悉的镜头——震后5天,被埋长达124小时的幸存者卞刚芬被河南消防队员救出,震后,卞刚芬获得了新的工作,每年都要带着家人到郑州,感谢给她第二次生命的消防官兵。
还有红白小学的柯子星、地震中“最美的微笑”唐沁、救人小英雄张强……两年的跟踪拍摄详细记录了他们的生活轨迹。“这是生动完整的重建纪录,看了以后对北京援建、什邡重建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北京市民武成富说。
陈琳介绍,照片汇集了北京新闻摄影学会、四川摄影学会、赴什采访的各地媒体以及什邡本地摄影爱好者的精品。“挑选就耗时三个多月。选择照片的标准,尽量考虑用人物、物件在灾后的变化来反映灾后重建的成果 。”
这是什邡第二次在北京举办灾后重建图片展,第一次在首都博物馆,当时一共有200多幅照片,“主要反映灾后重建的进程,展示我们正在坚强的站起来。”此次展出,对于地点的考虑,什邡是煞费苦心。“考虑过室内,室外考虑过西单,但综合各种因素,最终还是确定王府井,这里人流量大,来自世界各地的人都汇聚在这里,反复斟酌,这里最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取得良好的反响。”陈琳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