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感恩网讯: “4.20”芦山强烈地震,给雨城区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全区因地震灾害受损农田6600亩,其中水田受损3400亩,占受损耕地的一半。时下正值插秧的时节,地震导致数千亩水田因缺水而无法打田播秧。在当地农业部门的组织和发动下,雨城区打响了一场震后“水田旱种”的保卫战。
雨城区中里镇复兴村一组,一直是依靠种植茶叶和水稻为主,但是地震过后,这个地方的地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原本的一片水田,现在却出现了干枯和龟裂,田里种的秧苗已经枯萎,这样受损的农田在中里镇就有七八百亩。
“秧苗种下去过后,田就一直水保着的,现在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种下去就干了,保不住水”中里镇复兴村村民吴孟春既纳闷又心疼:“种了几十年的地,从来没有遇到这种情况过。”
经专家鉴定,水田不保水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地震造成犁底层遭到破坏,犁底层又称“亚表土层”,是位于耕作层以下较为紧实的土层,对于储存土壤中的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地震造成该村629亩农田犁底层不同程度受损,农田不保水,秧苗面临枯死。
得知这一情况后,雨城区农业局迅速安排技术人员到各乡镇指导农业生产,开展生产自救,鼓励农民“水路”不通走“旱路”,将水田该种旱作物。针对农田不保水的情况,对于还未移栽秧苗的田块,建议农户在整田时应注重“三犁三耙”,进一步夯实犁底层。对已移栽但秧苗面临枯死的田块,建议进行开沟排水,改种旱地作物,如蔬菜、玉米、豆子等。
中里镇复兴村农业中心主任 辜永忠: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是引导农户,改地、该种。尽量的旱种,做到地震过后不荒地。
中里镇复兴村党支部书记 王成慧:农业局和农技站的天天都要来看,请专家来给我们指导,现在受到地震(影响)以后,秧苗也种不下去,现在就是采取改种的把那,降低最大损失,今天老百姓全部都出来了,将就今天天晴,采取补救措施,降低最大损失。
整地、挖沟、播种,不一会儿工夫,一块干旱的水田就改该种上了旱作物豆子。由于是水田该改种,针对农田修复和后续管理工作,农技人员还在现场进行技术指导。
据了解,除中里镇外,雨城区其它乡镇也纷纷通过“水田旱种”的方式抗灾保收成。此外,为了做好震后农田修复工作,雨城区还制定了震后农田修复技术方案,针对农田受损不同情况,制定了配套修复排灌渠,对零星分散地块进行田型调整,增加土壤有机质,恢复和提高耕地肥力以及调整种植结构,鼓励农户改种茶叶等经济作物等一系列震后农田修复措施。
截止目前,全区秧苗已栽插62247亩,完成全年栽插任务的92%;指导农田受损严重的172户农户开展生产自救,改种旱作304亩;指导玉米移栽34070亩。
雨城区委宣传部 邓思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