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雅安——五年内基本建成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
从“生态立市”到到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生态”大旗始终在雅安上空高高飘扬。
2000年底,雅安撤地设市,市委、市政府提出将雅安打造为“西部生态经济第一城”。
2006年12月,雅安市第二次党代会上向全市发出“生态立市”战略最强音。
2011年9月,雅安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在五年内基本建成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
雅安的生态就是青山,生态就是金山。
雅安的战略与思路:生态立市,可持续绿色低碳;
雅安的举措与路径:零碳低碳,产业绿色化、资源循环化、生产生活低碳化、民居与环境生态化。
生态立市,雅安工业迈上100亿元台阶,农业创造“中国绿谷”,城乡面貌一新,财政收入在5年内翻了两番,雅安市经济社会发展质速并举,从全省下游跻身中游。
2011年12月16日,雅安市审议通过《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建设五年(2012年-2016年)行动计划》,一座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正向我们走来。
2012年4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三部委联合发文公布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名单中,雅安作为全国13个试点市之一,四川省唯一被列入试点的地级市,标志着雅安生态建设迈向新的征程。
奋进雅安——三个加快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及石棉“6·18”地震,雅安市列为全省六个重灾市州之一。
“5·12”汶川特大地震以来,尽管面对的困难和挑战超出预期,但是,雅安发展的目标没有改变——提出加快移民工作进程,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灾后重建,为雅安带来巨变:灾后重建实施项目2376个,总投资257.3亿元,灾区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安全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
2008年11月,雅安吹响瀑电库区移民工作大会战的号角,万无一失推进移民工作、万无一失确保瀑电下闸蓄水、万无一失维护库区社会稳定。2009年11月1日,瀑布沟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瀑电库区移民人口已完成搬迁安置11万人,全市以瀑电库区为主的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重心总体转入后续发展。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面对历史罕见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雅安成就辉煌,创造奇迹,夺取移民工作全面胜利,创造灾后重建和加快发展奇迹,财政收入在5年内翻两番,雅安市经济社会发展质速并举,书写了“奋进跨越,辉煌巨变”的精彩篇章。
雅安——中国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川西综合枢纽
2007年12月,省委九届四次全会鲜明提出,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融入世界的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着力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背靠三州、滇藏,面向成渝的雅安箭指——中国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川西综合枢纽。
北上阿坝州,陕甘中原;南下攀西、滇缅和东盟;西出康藏,跃上世界屋脊;东进成渝,面向长江出海口。
川西交通枢纽建设,重点推进“4+2”铁路、“6+2”高速公路,加强以对外通道建设为主的川西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加快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不断完善市域综合交通网络,加快市(州)之间断头路建设,加快建设市域景区和市外景区间的快速通道,加快推进县(区)、乡(镇)、行政村的路网建设,实施道路联乡(镇)通村(组)工程。
2010年11月18日,“成雅复线”名邛高速公路与成温邛高速连通;
2011年12月,雅康高速公路二郎山隧道开工建设;
2012年4月28日,雅西高速建设工程开通,G5京昆高速最后的瓶颈被打通。
川西电力枢纽建设,全市电力“一张网”的形成,成功实现雅安电网与国家电网对接,农网改造大力推进,农村用电条件进一步改善。
川西物流枢纽建设,建成7个物流配送中心及物流项目,川滇物流园区规划工作已经启动,雅安物流园区前期工作也已经展开。
城乡环境——打造全新魅力新雅安
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打造全新魅力新雅安。
2009年,一场以群众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雅安全域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拉开帷幕。
建设生态城市,雅安的目光不只紧盯在GDP上,而是把速度与质量、增长与效益、内需与外需、发展与民生、经济与环境等,都纳入了发展的视野。执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准入政策,全面落实环境监管,按照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环保标准,大力推行LEED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绿色交通体系、城市绿廊体系,着力构建一批生态居住小区、生态街区、生态社区等生态细胞工程,推动城市生态污水处理、沼气池一池多用等国际先进技术广泛应用,具有雅安特色的城市发展与管理新模式正在形成。以产业绿色化、资源循环化、生产生活低碳化、民居与环境生态化为发展方向,雅安正成为宜业、宜商、宜游的幸福之城、和谐之城。
中心城市、80%的乡镇和60%的村庄基本达到“四化”标准;中心城区、各县的中心城区示范工程和“四化”达标稳步推进,城乡环境管理水平大幅提高,一个个独具特色的优美示范工程创建成功,其中2个县城、6个乡镇和90个村顺利通过省上验收并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
市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以上,各县中心城市达26%以上。逐步建立起了“户组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区)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机制,城乡环境保洁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雅安青山碧水,雅安政通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