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杨波波)四月的绵州大地,春潮涌动,江河欢歌。14日,参与本报“市民看绵阳 见证大变化”大型探访活动的170位幸运市民踏上了安县、北川这片曾经遭受地震重创的土地,开启了一次见证奇迹的心灵之旅。春光中,当看到这片曾经支离破碎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英勇顽强的灾区儿女正在用勤劳的双手绘就美好新家园的壮丽画卷时,人们不禁感叹:今日灾区巨变新跨越,重建奇迹催人奋进。大家纷纷祝愿灾区的明天更加美好。
“了不起,这几年安县的发展太快了!”灾后恢复重建以来,安县变输血为造血,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成功引进华晨汽车后,一个以绵阳高新区、安县花荄汽车工业园为支撑的十里汽车新城逐步形成。参观中,市民们纷纷拿起相机,对着一个个“安县造”频频摁动快门。当得知安县工业园经发局朱明荣为华晨汽车南方基地花荄工厂提供一对一贴身服务的消息时,市民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大家感慨地说,绵阳冲刺千亿汽车产业集群,离不了华晨汽车南方基地花荄工厂。
湖畔岸边的丛丛芦苇、阳光洒下的粼粼波光、闻声而起的阵阵白鹭……刚落成不久的安县湿地公园再现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地震后,围绕打造“科技城后花园”的定位,安县和绵阳同城化的步伐明显加快。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安县的产业基础不断夯实,人居环境越来越好,川西北最秀美县城散发出迷人的魅力。河堤边、公园里,市民们忘情地摆出各种姿势,相互拍照留影,大家被这个以“水”为本源,以“绿”为主题的休闲好去处深深吸引。市民杨坤瑞赞叹地说:“没有想到安县会有这么美的地方,住在这里真是一种享受!”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生活,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新房子”、“政府帮忙修盖房子,自己想法挣票子”、“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广场上、社区里、寨子中,车行北川,这样的横幅标语随处可见。市民们惊喜地发现,四年过去了,灾区同胞的眉头逐渐舒展了、笑容又回到了脸上。
在吉娜羌寨,一位羌族阿姐热情地向前来参观的市民们打着招呼,她说:“地震后,我们从耕地变为做生意,日子比以前更红火了。”面对络绎不绝的游客,异地重建后的吉娜羌寨围绕羌族文化发展了特色旅游业,当地居民相继办起了羌绣馆、开起了农家乐、经营起了旅社。参观期间,市民们边看边问,大家对羌族人文风情、建筑、服饰、舞蹈和民间艺术表现出了浓浓的兴趣。来到巴拿恰特色商业步行街,一个个充满浓郁民族风情的北川特产受到市民探访团成员的青睐,大家纷纷走进店铺为亲朋好友选购这里的特色产品,大包小包满载而归。
一棵茄子树一年累计采摘1732个,一个南瓜开花两天就长到四五斤重,自家的特色农产品通过网络就可以卖到全国各地……在北川维斯特农业科技示范园参观期间,别样的种菜方式让市民们叹为观止,大家激动地说道:“经过灾后重建,如今的北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领女儿来参观这一幅幅让人心痛、让人感动流泪的画面,就是让孩子从小就懂得什么是无私无畏、什么是刚强勇敢、什么是人间大爱。要为我们是中国人而自豪,而努力!”在北川抗震救灾恢复重建陈列室,回国探亲的澳籍华人庄玲向12岁的女儿讲述这里发生的一切。据庄玲介绍,家住绵阳的舅舅和舅妈得知她回国的消息后,早早报名参观本报活动,让她和女儿有机会亲眼目睹安县、北川的震后巨变。庄玲表示:“看了绵阳灾区的巨变,心里的牵挂终于可以放下了。回到澳洲后,我一定把地震灾区巨变的消息带给更多的华人。”
从山崩地裂到重整山河;从绝望无助到满怀希望;从灾后重建到家园振兴……当一幕幕不可触动的伤痛记忆化为永久的珍藏,早已走出阴霾的地震灾区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农业与科技互动,工业与城市一体,文化与产业齐飞。如今,站在这片焕发勃勃生机的土地上,人们更多的是祝福,希望安县、北川的未来更美好,人们的生活更幸福。
170位幸运市民盛赞 新貌
作者:杨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