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感恩网,传播感恩文化,传承大爱精神!www.owesc.cn
中新社眉山1月23日电 题:一对四川农民“父子兵”的新年心愿
作者 徐杨祎
在中国的大城市里,有千千万万的进城务工人员在各行各业工作,尤其是在建筑、城市建设等行业中,更频繁出现着他们的身影。春节期间,这些务工者才回到自己的家乡,和家人、朋友团聚欢度节日。
春节期间,中新社记者由成都出发,沿国道213线驱车2个多小时,到达了四川省的劳务输出大县仁寿。据官方数据显示,该县共有160余万人,就有55.64万人输出务工,劳务收入达44.52亿元人民币。
当记者走进文宫镇泰清村王光明家时,王家人正在准备“团年饭”。父亲王光明在厨房里忙着宰鸡剖鱼,儿子王林正在张罗着招呼亲朋。王光明说,“之前突然成都又有工地有活做,我们爷俩都忙到昨天下午才回来,所以赶紧请大家过来聚一下。”
王光明父子均在成都的建筑工地上打零工,做的是最基础的土工工种,就是处理建渣、打打杂什么的,包吃住,每天工钱100元。土工是建筑行业最辛苦最累的工种之一,早出晚归,大多都是气力活。王林告诉记者,平时他和父亲除了在工地上班就是睡觉,“白天太累了,晚上要很早睡,第二天才能有精力。”不过,王光明说,不管在外如何辛苦,只要他一踏进家门,所有的劳累都会烟消云散。
出生于1986年的王林初中毕业后,就开始跟随父亲在四川省内打零工,慢慢挑起生活的重担。活少时,爷俩便回家打理几亩枇杷林,照顾生活不便的老人。王林说,“我妈的脑子不太清楚,外公的眼睛又瞎了,家里平时都是外婆在张罗,所以我们也不敢走得太远去打工。”王林告诉记者,自己还有一个弟弟正在读大三,每年的学费是一笔很大的开支。“现在我的娃娃也一岁多了,肯定还是要给她存点钱。”
一家八口日常的开销,弟弟读书的费用,生活的重担压在王光明父子身上。“儿媳妇刚刚过门的两年,她身体也不好,花了好几万。平时家里也没有人可以下地做活,所以这两年反而越来越紧张了。”王光明扳着指头跟记者算起这几年家中的收支,尽管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但对未来他仍满怀希望。“小儿子还有一年就毕业了,儿媳妇身体也医好了,大家都是勤快人,不愁挣不到钱。”
相比父亲的乐观,王林却显得有些踌躇和担心:眼看孩子越来越大,父母的年龄也越来越老,他和妻子两人每年一共也只存下不到2万元。“我知道一下子赚大钱是不可能的,我跟老婆现在也只有脚踏实地做好每天的工作,勤快点,希望日子可以越来越好。”
“虽然现在金钱方面比较紧张,但是过年大家回来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就很高兴了。”王光明一边往堂屋里端菜,一边开心地告诉记者。
土豆炖排骨、脆皮鱼、笋子烧鸡、炖猪蹄……满满一桌过年菜,饱含着这家人对新一年美好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