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越来越多的扶贫项目和资金下拨到基层,当前发生在这一领域的腐败风险上升。《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在多地采访发现,一些地方基层干部特别是村组干部频频将“黑手”伸向扶贫领域,使脱贫对象的“获得感”被严重剥夺。除了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等涉腐基层干部惯用的违法手段外,一些“非典型”的“回扣式”腐败,正在成为基层干部蚕食群众利益的新变种,即“给你争取一碗肉,你得让我喝口汤”。(6月16日 新华网)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党的重要使命。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困难老乡能不能脱贫。而扶贫资金本作为困难老乡的“救命钱”,但在一些地方却变成了少数基层干部眼里的“唐僧肉”。从虚报冒领、骗取套取,到克扣截留,再到明目张胆吃拿卡要,花样倍出的扶贫腐败将扶贫资金分割蚕食,最终落入这些干部的口袋。这种“雁过拔毛”式微腐败逐步呈现出量大、面广、隐蔽的态势,必须引起相关部门高度警惕。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复杂严峻。客观地讲我国贫困人口众多,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4年我国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人口数量庞大,贫困程度不一,要短时间的改变贫困现状绝非易事。主观地讲中央下发扶贫资金,常常会被一级一级的被截留蚕食,如此“雁过拔毛”式扶贫很难保证扶贫资金专款专用,那扶贫结果使大力打在棉花上那也是必然。众所周知,脱贫攻坚项目骨头难啃,帽子难摘,骨头啃不啃的下,帽子摘不摘得掉,还是要看基层党员干部下没下定决心,理没理清思路,找没找准措施,想趁扶贫捞一把,那是思想出现了问题,应予及时纠正。愚公移山志不是吹出来,只有咬紧目标,苦干实干,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缔造人民幸福感。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也在于精准。要精准扶贫就要公开透明,把握真正贫困人数,贫困程度,致贫原因,找准“穷根”,明确靶向,做到真扶贫,扶真贫,才能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但人都容易受到诱惑,扶贫过程中如果干部执行不透明就会产生暗箱操作,一暗箱操作再加上监督不利的话,那扶贫资金就会是砧板上的唐僧肉任人宰割分食,“为群众争取一碗肉,干部要分一口汤”这种“非典型”的“回扣式”腐败,不仅成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拦路虎,也成为影响基层干群关系、损害困难群众获得感的重要因素。
毋庸置疑,杜绝扶贫款违法违规行为,靠的是监督和制度。群众是扶贫政策落实的利益攸关方,应当成为监督基层干部的中坚力量。而扶贫部门也要尽快完善现行扶贫制度,重点健全扶贫资金的监管机制。从制度层面增强公开透明,杜绝暗箱操作、封闭运行。更重要的是,扎紧制度篱笆,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到压力,对于“雁过拔毛”的现象,要严惩严罚,才能真正看住贫困群众的“保命钱”,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和杜绝扶贫腐败现象。(琥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