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据交通部网站,1984年,国务院出台了"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收费公路政策。30年来,在收费公路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出行需求做出了巨大贡献。(环球网 12月23日)
交通运输部发布《2013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根据报告内容,2013年全国收费公路通行费收入3652亿元,总支出为4313亿元,全国收费公路收支平衡结果为负661亿元,即整体亏损661亿元。
交通运输部的这份“统计公布”,列单很详细,公开很明了 。从高速公路到一二级公路,收费为何种性质,收入多少,支出多少,只要有简单的算数基础,都能做好这道算术题。而且,正确答案也的确如“统计公报”所公开的那样。
但是,这样的公开就一定能化解公众疑窦吗?交通运输部的“统计公报”,立足于全国,算得是全国公路收费一盘棋的大帐。而对公众而言,熟悉的可能是家门口收费公路的小账或者说偶尔一次远行遇到的“葫芦提”收费帐---这些和民生紧密相连的小账,可能会让人们产生诸多的不满和怀疑。加之,舆论场不时曝光的公路乱收费现象,交通运输部公开的绝对正确的大帐,也会淹没于民意不满的汹汹潮流中。
据新京报12月1日报道,山东交通部门的宣布,2014年底到期的15条(段)高速公路将继续收费,主要理由是偿还银行贷款。
按照交通运输部公布的亏损大数据,山东境内15条高速公路继续收费似乎很有道理。但是舆论场却未必这么看,新京报援引专家数据称,全国10万余公里的高速公路中90%以上要收费。估算下来,全国高速公路一年收费在4000亿元以上。被称为“印钞机”的高速公路,延时收费提出“还不清贷款”的理由是否站得住脚?征收的钱又流向哪里了呢?
对比交通运输部的“统计公报”,双方的高速里程数据是一致的。但是,官方版本的高速公路收费数据是3316亿元,和舆论引述的专家数据4000亿元以上,两者悬殊高达700亿元左右。按照“统计公报”,全国收费公路整体亏损只有661亿元。两个数据打架,让公众相信谁?
笔者宁愿相信交通运输部公开的数据。但问题又来了,最起码是相关部门关于收费公路的收入支出情况公开不及时,造成了舆论场无断的揣测。
相关部门无公开公众舆论就有怀疑,这很正常。即使公开了,公众舆论若有不明白的地方,还有继续质疑和要求更细化公开的权利。这是法治社会的常态,也是公共监督的原则。
何况,高速公路支出部分,是不是都合法合理合情呢?此前,审计署对18个省份的高速收费的专项审计,发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 如大量资金被闲置,并没有用于还贷,有些资金被挪用于建楼堂馆所、投资股票等。此外就是滥发福利和人员超编严重,还包括收费权转让过程中的利益输送。如,审计中就发现合巢芜高速公路收费经营权转让中,国有资产流失12.4亿元。
如果说,高速公路支出部门存在猫腻,相关数据公开恐怕公信力不足。高速公路如此,其他等级公路收费情况也是这样。因而,有公开是好的,但公开不仅是项技术活,也是一本政治账和民生账。在民智开化的时代,政务公开是标配,但政务公开的内容更要确实---经得起舆论的质疑和民意的考问。
可见,公路收费公开,还有很多细活要做。
(作者姓名:王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