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岳阳平江县前县委书记田自力的一封公开信,日前在网上被广泛传阅。他是国内罕见的主动辞职的县委书记。
田自力辞职事关一座可能将落户平江的火电厂。因为担心环境污染,项目遭遇本土官员及民众反对。自去年5月初至今的18个月内,项目经历了三任县委书记、两任县长;历经一次较大规模的签名反对活动及一次群体性游行事件。(新京报)
当地政界对田自力辞职多解读为,“好心办坏事”后的“负气”之举。“好心”指田自力推进火电厂落地平江,可为平江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坏事”指发生在9月中下旬的群体性事件。这也成为田辞职的直接导火索。
在当地许多官员眼中,火电项目是“平江发展史上的重大机遇”。项目预计一期投资近80亿元,每年可缴纳地方财政税收约6亿元。项目还可以带动建筑、建材、就业等各方面利好。而平江是国家级贫困县,至今没有支柱产业,去年工业税收只有1.3亿元。
而平江官方宣传材料显示,该项目采用目前世界最先进的燃煤发电技术,设计排放指标达到天然气电厂排放标准,污染可控。但很多本土官员对火电项目本身及其产生多大污染并不了解,他们持观望和怀疑态度。平江是国家生态示范区、绿色产业示范区。青山绿水,一直是平江人的骄傲。“我们担心华电火电厂落户平江后,也出现类似的偷排,污染美好环境。”一位反对者说。
平江县委书记田自力的离职,顿时在舆论界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媒体发表文章对此进行评论,有的赞赏,有的抨击,但总体而言贬多褒少。仅从某一报道来看,每一个人说的都有道理,都有一定的真实性。然而总体看来,却有很多的偏颇。评价一个人的功与过,我看来要考虑以下一些因素:一是社会因素,即施政者是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之下进行施政的,脱离了具体社会背景去评价一个人,自然就和事实有出入,就像某一具体政策的执行,在特定时代执行是正确的,是行之有效的,过了这个时代再执行,就可能是错误的决定;二是要历史的看问题,要看他的做法在历史发展中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还是相反;三是要区别来看,功是功、过是过,不能因过而全盘否定其功,也不能因功而否定其存在的过,功要赏、过要罚,不能相互替代。正如邓小平对毛泽东的评价,三分过,七分功,我们继承和赞赏其功,但也不能掩饰其存在的过错;四是要全面看问题,不能揪住某一方面问题不放,而要全面的去认识,要看其功多还是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