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大河报报道,11月20日,郑州空气污染指数爆表,网友“大花猫”通过网络发布《致郑州市长马懿的公开信》,信中称“对你和你的政府对雾霾治理非常不满。你可能听不到,许多人都在埋怨你,指责你,谩骂你!”公开信经媒体微博转发后引起广泛关注。对此,郑州市长马懿的秘书张处长向新京报记者回应称:“就是骂骂,又怎样?我们把工作做好就行。”
这封公开信为何如此引人关注,笔者认为,一方面当前包括郑州在内的很多大中城市雾霾状况的确不轻,给众多市民的身体健康和出行都带来了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不光是郑州,全国许多大中城市的雾霾问题迄今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雾霾从无到有,再到逐渐严重进而威胁到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和出行,这种情况长期得不到改善,作为普通市民来说难免会“骂”,以此表达对政府相关部门治理雾霾工作的不满,这是情理之中之事。
然而纵观世界,雾霾不仅仅只出现在中国,在国外雾霾造成的危害甚至比中国更为严重,最著名的有英国的“雾都”伦敦,美国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在国外雾霾主要是来源于工业的高速发展带来的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气、汽车尾气以及大规模的工程建设等,这一点想必中国也不例外。由此可见,雾霾的形成不是一两天的事情,同时它的治理也非一蹴而就,该问题还牵涉到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西方发达国家如此,中国肯定也不例外。英国伦敦摘掉“雾都”的帽子至少用了三十年;1992年获得联合国授予的“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典范城市”称号的巴西库巴唐市,1985年至1994年仅仅为其治理雾霾的第一阶段。而中国科技部社会发展司司长马燕合在今年3月3日科技部召开的雾霾治理科技工作情况新闻通气会上表示,国外经验表明雾霾治理需要30年左右的时间。
对于治理雾霾工作来说,有群众的监督固然是一件好事,正如网友“大花猫”致郑州市市长的公开信一样,群众的呼声最终得到了官方的回应:郑州市长马懿发表《致郑州市民的一封信》,表示要“尽到政府应有的责任”。然而我们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不应现在就把“治霾不力”的帽子扣到一个市长头上,不应该过分“骂”市长或者“骂”政府。也许有人认为这是在为政府、为市长开脱,但是笔者认为非也。也许有个别市长存在不作为行为,但是想必全国面临同样雾霾困扰的大部分市长都想要快点治理雾霾,加快经济转型,还老百姓一片蔚蓝的天空。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对于治理雾霾,政府部门虽然是负有主要责任,但治霾工作也不能单靠市长之力,还需要下属相关部门的合理规划与有力执行,还需要立法的跟进与完善,也需要企业的理解与支持,更需要广大普通市民的理解与信任。希望我们的群众在苛责市长的同时也能够严于律己,为治理雾霾贡献一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