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规划处处长邱衍庆
做完开颅术重返灾区
2008年8月7日,邱衍庆和57位同事作为广东第一批援建工作组进入汶川。在最短的时间内,他带领大家跑遍汶川13个乡镇,组织完成了702个项目计划的制定。
去年初,邱衍庆的头疼得越来越厉害,在工作组领导再三命令下,他回到了广州。经医院检查:脑膜瘤,且压迫大脑出现水肿。做完开颅手术不久,他不顾医生和家人的劝阻,重返汶川投入到援建工作中。
昨日,成都锦江大礼堂座无虚席。随着报告团成员生动的报告,一个个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再次被提起,一幕幕波澜壮阔的重建画面被还原,1400多名听众和台上的报告团成员一起,感受四川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历程。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副主任许解良: 《一切为了都江堰人民幸福》
都江堰援建启动后,指挥部上至总指挥、下至项目协调人员,每天坚持“用眼去凝视、用耳去聆听,用脚去丈量,用手去触摸,用心去感受”,白天跑工地看现场,走村入户搞调研。晚上就开会抓协调,研究图纸作论证。一周7天都在工作,每天工作甚至长达16个小时之多。有的援建人员的家属隐瞒病情,有的人把婚礼办到了工地上,为的就是不让援建一线的亲人分心。
江苏省苏州市经信委主任沈国芳:《把大爱和至孝捧给绵竹》
沈国芳到灾区不到半年时间,竟连连失去三位亲人:大哥、岳父和父亲。在父亲被确诊为癌症晚期时,他很希望能留下来陪陪父亲,说说话、尽尽孝。但重建工作不能耽搁,他只得怀着内疚回到绵竹。
3次奔丧,他都是匆匆料理完后事立刻返回绵竹,三年在家时间加起来不足一个星期。
山东省发改委处长王智永:《牢记重托情洒北川》
初到北川,在一片废墟上,一位羌族大爷紧紧拉着王智永的手,那张老泪纵横的脸让他深感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于是暗下决心:建不好北川,绝不回山东!
山东援建干部崔学选为北川重建献出了生命,他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援建大军。回顾两年多的援建历程,每个援建者都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北川县委书记陈兴春:《党旗映红新北川》
震后的北川百废待兴,县委将1000多面党旗交到党员干部手上时,很多人都流泪了,并庄重承诺:“一定要把鲜红的党旗插在灾后重建的第一线!”
去年12月23日,新县城举行摇号分房仪式,向世人庄严宣告:北川,已经从灾难中站起来了。
东方电气集团东汽党委书记何显富:《做泰山压顶不弯腰的东汽人》
东汽恢复生产的战斗从地震当天就开始了。
在恢复重建中,东汽瞄准了世界最先进的核心技术,加大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力度。2010年,东汽作为主包方制造的岭澳二期国内首台百万等级半转速核电汽轮机成功投运;研制的世界首台百万千瓦超临界空冷机组,在电厂成功并网发电。震前的十里东汽变成了百里东汽、千里东汽,产值从2008年的108亿增长到2010年的200亿。
汶川县映秀镇党委书记廖军:《映秀向祖国报告》
灾后重建,映秀41岁的副镇长吴拥军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工地上奔波。地震中,他失去了父亲、大姐和儿子。每当思念亲人的时候,吴拥军总是悄悄抹去眼角的泪水,继续埋头苦干。
廖军在报告中向大家报告了3个好消息:崭新的映秀新镇已经建成,全镇5000多父老乡亲全部搬进了满意的新家;映秀中小学已经高标准的重新建成;映秀已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小镇。
成都军区联勤部川藏兵站部副部长敖斌:《为了灾区人民早日住进新家园》
成都军区联勤部川藏兵站部担负起向地震重灾区13个区县119个乡镇1300多个点运输建材的重任。
八连连长王晓军的家就在绵阳重灾区,他放下家中正在重建的房屋,连夜赶赴部队。执行任务期间,王晓军7次带领车队往北川运输建材,7次路过近在眼前的家门口,每次都含泪望着家里尚未完工的房屋,始终没进家门。
记者 姚长寿 摄影 吕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