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场报告会、跨越9个省市。一路行来,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们感触良多、收获良多。“这是一次彰显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旅程。”报告团成员们说。
□本报记者 陈松
励志的旋律一路同行
噙着感动的泪水,广州军区新兵张建民与战友们一起来到台上,与心目中的偶像合影留念。
这一刻发生在报告团在广州结束报告会时。成都军区联勤部川藏兵站部副部长敖斌回忆说:“那是一个新入伍的战士,父母双亡,刚从农村来到部队。”张建民走到敖斌面前,向他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从您的宣讲中,我深深感到一名中国军人的责任,人民的需要就是冲锋号、集结号。也深深感到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就是我温暖的家。”张建民说。
一路走来,报告团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报告团成员用亲身经历、真切感受向各省市干部群众作了一场场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报告。“不需要空洞的口号,我们仅仅是把自己经历的事件讲出来。”汶川县映秀镇党委书记廖军说,“虽然都是一个个小故事,但有真情实感,所以倍加感人。”
报告团在江苏省结束报告会后,一位特殊的客人造访了苏州市经信委主任沈国芳。沈国芳打开宾馆房门,看见一位坐着轮椅的70多岁老人和他的小孙女。这位老人上午听了宣讲后,非常激动,希望自己的孙女也来接受教育,专程来索要报告会的录音资料,“要让小孩子知道,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创造这样的人间奇迹。”
“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人民军队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这是我们宣讲的宗旨。一路走来,我觉得目的达到了。这是一条弘扬之旅。”沈国芳说。
感恩的情怀永不磨灭
“向党汇报、向祖国汇报,向人民汇报。”北川县委书记陈兴春所说的,也是报告团四川籍成员们的共同心声。
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在四川灾后恢复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候,“陈兴春们”怀着感恩之心,向伟大的党、向伟大祖国、向帮助和援建过四川的全国人民汇报。
在山东,陈兴春专门给牺牲在援建第一线的优秀援建干部崔学选的亲人打了个电话。电话刚接通,这个七尺汉子就语音哽咽。“亲人们,你们好不好?生活有没有困难?”陈兴春详细打听崔学选家人们的近况。
汇报不仅是在报告会上。廖军在自己的博客中,将映秀镇3年来脱胎换骨、翻天覆地的变化用文字和图片展示出来。5月12日这天,他又在博客上向关心、关爱映秀的亲人们再道一声“谢谢了!我们将用奋进的激越步伐来报答亲人们的大爱。”
感激的不仅是川籍报告团成员。报告团刚到上海,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副主任许解良被一个陌生人拦在宾馆门口。这位40多岁的汉子是都江堰联发农业公司总经理赵轮武。“请恩人尝尝都江堰的樱桃番茄。”赵轮武硬是将一箱鲜红的樱桃番茄塞到许解良面前,“这是你们上海亲人扶持的农业产业化园区种出来的。”
望着红红的小番茄,许解良想起自己在宣讲时的一句话“岷江黄浦江水水相融,上海都江堰心心相连。”援建的历程,没有你我,只有我们。“有幸给灾区做点事,心情非常高兴。”许解良心潮起伏。
感恩,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见证。报告团所到之处,都受到当地党政领导的亲切接见。“阶段性援建结束,不是使命的终结。为灾区可持续发展的关切、关注、支持一如既往。”陈兴春回忆起上海市领导的铿锵话语,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也是各援建省市和全国各兄弟省市的共同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