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月30日下午,42岁的赵忠明开着小货车,载着老婆去了姚家乡。两口子趁着下午的空当,买了一大堆玉米、麦麸和酒糟,给家里的牛儿准备饲料。 过去两年,赵忠明家仅靠养牛就赚了30多万元。“像我这种没念过书的农民,以前简直不敢想。” 赵忠明以前家里贫穷,年轻时,他走村串户贩牛为生。“在农村,干我这一行是被人瞧不起,我也只想挣点小钱,够养活一家人就行了。谁想到40多岁还能发家致富!” 2008年下半年,赵忠明的四口之家,迎来了生活的拐点。当时,剑阁姚家乡准备在天字村发展集中养殖,考虑到他和牛打交道时间长,就动员他当第一个养殖户。恰好赵忠明原本就有养牛的想法,且当年3月还专门到山东菏泽一带考查学习过,也就一口答应下来。让他没想到的是,好政策接踵而来,“就连修化粪池都有补贴”。 2008年10月,全家一口气买了100头小牛,开始精心饲养。“每天家里都有人照看牛儿,看它们吃饱没有,有没有感冒,圈舍脏了及时清理。”牛儿的饲料,则由赵忠明亲自搭配。 2009年6月,全家迎来了第一个收获期,100头成牛顺利出栏。“分批拉到西安、德阳和成都,卖了80多万元。除掉成本,赚了近20万元。” 赵忠明家的院坝里,并排停着两辆汽车,一辆是花2万多元买的小货车,拉牛用;一辆是花4万元多买的面包车,是全家的“坐骑”。在牛圈,赵忠明抚摸着初生牛犊,关切的眼神犹如看待自己的孩子。他感叹,“现在我们一家人穿衣吃饭全出在牛身上,都是牛儿在给我们家挣的。要是没有党的好政策,像我这样的农民,也许一辈子也过不上这样的好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