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讲诉——
义犬救主
东晋文学家陶潜《搜神后记》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三国时期,住在襄阳的李信纯养着一只名叫“黑龙”的犬,“黑龙”平时与李公子形影不离。一天,李公子带着“黑龙”进城,因醉酒在归家路上倒在城外草地上睡着了,此时襄阳太守郑瑕在此打猎,由于杂草丛生,难以看清猎物,故命人烧荒。眼看火随风势蔓延到李公子的身边,而烂醉如泥的李公子却丝毫不知。紧急关头,李公子身旁的“黑龙”忙叫、咬拖主人,无效后,见不远处有个小溪,便机智地跑过去跳入溪中,将身体浸湿后,飞奔回醉睡的李公子身边,抖落皮毛上的水将李公子的衣服和周围的草弄湿。往返多次,终因过度劳累而死在李公子身旁。李公子醒后,明白了发生的一切,扑在“黑龙”身上痛哭不止。太守郑瑕听到这件事,感叹万分,遂择吉日厚葬了“黑龙”,并在高坟上立碑“义犬冢”。
学习体会——
父母不要剥夺孩子的感恩权
上述故事告诉人们:不要说人,就是智力低人一等的动物都懂得知恩念情甚至以身相报。可见,知恩回报并非人类所独有。不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却时常听到父母们这样说自己的孩子:“现在的孩子太自我了,根本就不知道感恩。”“如今的孩子,父母对他再好,他们也不会觉得满足,好像做父母的上辈子都欠了他们许多似的。”
一方面,在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动物世界里,知恩感恩事件在不断上演着;另一方面,在受过教育甚至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类世界里,不少为人父母者却反而感叹自己的孩子不知道感恩、不会感恩了。如果人们不承认自己的智商比动物还低的话,那结论就只能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
曾经听朋友说过这样一件事:某个假期,他从北京回到了老家,刚好某日在邻居家玩。而此时,邻居家的小女孩做完作业后,正在帮妈妈洗碗。这是一个12岁的六年级的小姑娘,朋友正要夸她懂事,能帮妈妈做事了。这时,她的妈妈从外面回来,看到小女孩在忙家务活,不领情地说:“去!去!去!做作业去!用不着你献殷勤,你只要考出好成绩就比什么都强!”女儿委屈地争辩道:“我作业做完了,看你辛苦才帮你,没想到还不领情!”
相信很多家长[微博]都有类似的经历,一方面千方百计地替孩子付出,不仅不让孩子帮自己做事,很多时候连孩子自己的事也都给包办代替了;另一方面,当自己需要孩子给予情感回馈时,有时希望孩子哪怕说一句感谢的话也行,可是却发现,孩子们已经说不出来了,或者即使勉勉强强说了,也是出于无奈。于是,父母们反而埋怨起自己的孩子不知感恩来。殊不知,正是自己的包办代替,亲手剥夺了自己孩子通过做事获得知恩感恩和情感发育的机会。
很多做父母的没有意识到,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而这种情感教育要“入耳入心”,做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们亲自做事去体验一下,所谓“不稼穑不知粮食的来之不易,不做父母哪知做父母的艰难”也!
日常生活中,父母不仅要主动创造条件让孩子多帮自己做些事情,对孩子的主动参与,家长还应该发自内心地给予肯定和感谢。因为,一个人的感恩行动只有在被人接受、需要和夸赞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的行动是多么伟大,才能懂得感恩是多么的有必要。
如果说,知恩感恩只是动物出于生存的本能,那么,作为人类,理应超越这种本能、拿出理性和智慧来。爱孩子不能靠一味地给予,必要时也需创设条件,给孩子感恩和回报自己和他人的机会。所以作为家长也好,教师也好,请不要随意剥夺孩子感恩的权利。
□文/本报记者 张晓震
(原载《现代教育报·家长周刊》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