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朗泽亮
从“异地搬迁易地育人更换粮食饮水安全到社会保障移民安置结构调整卫生防治”,近年来,马尔康县在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实效,让大骨节病患者和患者居住的地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前不久,笔者走进马尔康县异地搬迁后的新农村,走进大骨节病患者的家中,去感受农牧民群众搬迁后的新生活。
俄玛头的新家居
走进马尔康县马尔康镇本真村,一幢幢拔地而起的藏式民居映入眼帘,在阳光的照射下,屋顶的玻璃彩钢显得更加耀眼夺目。
俄玛头正在自家的门口接水,看着干净的自来水缓缓流入桶里,俄玛头由衷的高兴。“搬迁前,挑水来回一转,大概就是半个小时的时间,现在好了,自来水流到了自家的门口。”俄玛头告诉笔者:“本真村是马尔康县典型的大骨节病区,2008年以来,该村作为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在政府的关心下,搬迁农牧户33户,同时通过水质检测,为我们解决了饮水问题,为使娃娃远离病区,如今我们村所有的孩子都在城里面上学。”
本真村全村117户,458人,其中82人患上大骨节病。2008年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该村加大了安全饮水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实现了通电通水通路,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村容村貌更加整洁,乡风民风更加文明,牧民群众的生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俄玛头家的客厅布置得很漂亮,充满了现代化的气息,随行的人都发出由衷的赞叹声。镇党委书记贺凌介绍说:“四年前,牧民都生活在边远的山上,很多村民过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活,厨房和客厅集中在一起,火盆中间架起钢架做饭烧茶,烟熏火燎的很不方便。通过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的开展,该村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卫生状况都得到了历史性的改观。”
核尔亚村的新生活
在沙尔宗乡核尔亚村,40多户大骨节病移民搬迁新房矗立在青山绿水旁,笔者走进大骨节病人石旦真家里,喝上他端上的香甜奶茶,石旦真高兴地告诉大家:“我家里有6口人,2008年从高山上那间又小又旧的房子里搬下来,政府给我们补贴了4万元建房费,还免费给我家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火炉"村村通"电视设备等,我的一个孙儿已送到绵阳市"9+3"职业学校学习,另一个孙儿送到县城读初中,我们一个人每年领得到300斤大米,每月还可领到大骨节病补助款,政府派专人来给我送医送药,现在的生活真的很幸福。”
据了解,核尔亚村全村共40多户60多个大骨节病人都享受了与石旦真相同的政策。目前,核尔亚村户户都进行了厨房厕所畜圈改造,修建了专门的洗澡间,改善了生活和卫生习惯,并在接受大骨节病的治疗当中,很多大骨节病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控制。
校园的新变化
来到马尔康县脚木足乡中心校,学校里,孩子们在操场上欢快地玩耍,他们脸上充满了笑容,尽情地享受着温暖的阳光。
“自实施异地育人以来,学校的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受教育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学习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入学率达到100%,这一切都要感谢党和政府。”脚木足学校校长哈斯滚讲到。
“现在读书不像以前我们那个时代了,读书都是在中心校,孩子们不仅不用给学费,国家每个月还补助145元的生活补助。”村民石达拉这样讲道。
截至目前,马尔康县已为3000余名学生兑现了生活补助和口粮供应,并修建完成了15所异地育人学校,通过异地育人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建设,达到学生“生活有保障读书有保障住宿有保障”。
四年来,通过试点项目的实施,马尔康县基本控制了大骨节新发病例,贫病区儿童X线检测率下降到了0.63%。病区基本形成了“以产业增收为主,劳务增收为辅”的多元增收格局,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趋势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