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康老先生的“自荐信”
“学雷锋”要不要大声说出来?八旬老人张永康给了我们一个答案。最近,老人家怀揣着亲手写的文章来到嘉报集团,想让媒体把自己几十年如一日“学雷锋”的“事迹”报道报道。3月3日,记者在老人家那里看到了题为《八旬老人坚持常年学雷锋无私奉献》的一页文章,密密麻麻的文字浓缩了他的“学雷锋”历史,老人家说:“我做好事周围的人都看到了,我还要让自己做好事的事情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不是自己吹嘘自己,是宣传志愿者这种精神,让大家都来‘学雷锋’,一起来提升社会风气。”至于常年“学雷锋”对自己有什么好处,老人家概括了两点:一是自己人生路上的“加油站”,二是保持身体健康的秘诀!
十年志愿者之路 一年“学雷锋”500小时
一点都不谦虚的“志愿者专业户”!
张永康老人生于1931年,今年82岁,已是耄耋老人,但是聊天时却思路清晰,口齿清楚,站着说话近40分钟一点也不显累。老人家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他们那代人受雷锋影响很深,当年毛主席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后,大家都在实际工作中争学雷锋,脑子里想着的也是怎么尽力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精神对我们鼓舞、教育很大。”张永康说。
1981年退休后,老人家有了更多时间去“学雷锋”。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他就参加了团市委的志愿者队伍去北郊河植树。2002年他成为我市第一批注册志愿者,他说那时领到志愿者证的总共才12人,自己就是其中一员。十年志愿者之路,老人家多年来平均每周做好事不少于五次(天),每次2小时左右,每年250到300次,每年保持500小时以上的义务劳动时间。去年嘉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时候,他义务劳动的时间更是达到了700小时。张永康说自己是“五星级”的志愿者,而且这些“好事”都有案可查,比如去年他的“好事”总共记了六七本志愿者证,每本证记录54次,都经过认证的,而过去一般一年记6本证。
因为在嘉兴的志愿者队伍里张永康年龄比较大,参加志愿者活动较早,参加活动较多,他多次被评为市十佳志愿者、96345党员志愿者优秀个人,还当选过市志愿者协会理事,人们亲切称呼他为“志愿者专业户”。
“学雷峰”以个人活动为主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一点都不显老的老年志愿者越做越有劲道
张永康先后参加了关心下一代讲师团、环保志愿者、绿化志愿者、96345党员志愿者、行政执法志愿者等志愿者组织。他参加志愿者服务的宗旨是:以个人活动为主,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2002年起他参加了新嘉街道五老讲师团、南湖区关工委讲师团、嘉兴创建文明城市百堂党课文明行讲师团等,在南湖街道、新嘉街道、解放街道20多个个社区,2个工业企业,7所大中小学共报告330余场,近3万人听课,讲课内容主要是思想道德、科学发展、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内容。成为96345党员志愿者,主动帮助搞好社区卫生工作,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又是清理卫生死角,又是打扫小区各楼道,又是除杂草,大热天独自一人忙东忙西,体力吃不消时就一天干一点,连做四五天直到清理完毕。成为绿化志愿者,春季以培苗、种树为主,夏季以浇水、施肥、护绿为主,冬季修树整枝等,在嘉兴二环以内和市政府周边等地种树、护树,还在同乐社区、清河社区、农翔社区和栅堰社区等地培苗种树。成为环保志愿者,积极参加各类集体检查活动,平时时刻关心环保,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成为行政执法志愿者,经常关心乱设摊、店外设摊、人行道畅通、车辆规范停放等问题,注意清理乱张贴现象,看到有不文明现象及时劝阻。
张老先生说集体活动总有限度的,一次就是一次,不可能经常有,所以他平时就自己找活动,很多事情可以做,“我学雷锋的特点就是以个人活动为主。”
10年前清河社区创建文明社区时,张永康积极主动参与义务劳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最后社区成功创建了市级文明社区,“看到了自己的劳动有了成果,我也更来劲了!”上世纪90年代初,张永康住在清河社区,他说从那时开始至今,他义务打扫清河社区至百花菜场的人行桥20余年。这座桥当时卖菜的人走得多,落了很多菜叶,很脏,下雨天路很滑。老先生看不下去了,主动承担了打扫义务,每天一次,扫帚、畚箕都自己带。2001年搬到同乐路住后,张永康经常去清河社区早锻炼,过去后看那座桥时还是觉得脏,于是就接着扫,现在一周扫个一两次就可以了,扫帚、畚箕都由社区提供现成。
值得一提的是这么老的老人家居然还帮助社区里的空巢老人和残疾老人,照顾他们的生活,这太令记者感到意外了,“你还帮助空巢老人?他们大还是你大?”记者问。
“他们有比我小的,也有比我大的,能帮他们解决问题,他们很开心,我也很高兴。”张永康老先生说。社区里有个姓顾的老太太,比张老先生大,子女不在身边,家里有事情就找他,张老先生尽量帮她解决问题;张老先生家边上有个老人,比他小,眼睛看不见,行动不方便,夫妻两人一起住,有时候老太婆回老家了,他就帮忙照顾老人,拿拿报纸、买点东西,方便老人的生活。到了重阳节,张永康老人还会自己掏钱买些东西去慰问老人们,大家一起高兴高兴!
为何能长期坚持“学雷峰”,为何要把做好事大声说出来?
记者的疑问老人的快乐 为了感恩竟成榜样
张永康老先生为啥能长期坚持“学雷锋”,积极主动无私奉献呢?他说这是退休后有时间、有基础、有需要。
老先生把晚年“学雷锋”当成了“谢恩”,从旧社会的苦孩子到新社会的国家干部,他感谢党的恩情,感谢同志们的帮助。他把参加各类志愿者活动当成了前进路上的“加油站”,不断让自己的人生充满动力,进一步鼓励自己前进。同时,经常义务劳动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也很有好处,他深切体会到脑力与体力劳动的结合,更利于健康长寿,有精神了,开心了,健康良性循环了!张老先生认为“学雷锋”不但能让自身更健康,还能对社会尽点义务,能为人民多服务,何乐不为?
过去我们“学雷锋”,总是说做好事不留名,可张永康老先生为啥要大张旗鼓说出来呢?他说这是想鼓励大家多做好事。
老先生希望大家都能来做好事,弘扬雷锋精神,他说八旬老人学雷锋,不为自己出名,不为自己谋利,而是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老伴儿也很支持自己的行为,我扫楼道她擦扶手,我们一起扫地、一起植树,很快乐。
大家是如何看待新时期“学雷峰”这事儿的
“学雷锋”会不会、该不该重新成为时尚?
如何学雷锋是个有着50年历史的话题,50年来雷锋精神随着时代的变革也一直在不停变换主题。今天,我们依然提倡爱党爱国、助人为乐、敬业奉献、锐意创新、艰苦奋斗……这既是现时代人们对雷锋精神的继承,也是符合时代精神的新诠释。“学雷锋”已经是个经典,它是过去的时尚,30年前全社会的人都觉得学雷锋光荣,只是那时候没有“时尚”这个词,所以它成为了经典。
以前我们提倡做好事不留名,而现在的社会也不乏像陈光标那样高调做好事的人,新时期我们到底该怎样学雷锋?已经成为经典的“学雷锋”要想永葆青春活力,还需要不需要重新成为一种时尚?欢迎网友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参与讨论),记者也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请他们说说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今年72岁的老先生夏国镇3月3日那天找到志愿者服务点,让帮忙磨了磨自己的一把刀,他说:“过去学得很好,30几年前是处处在学雷锋,不是到了3月5号了才来学雷锋。雷锋精神在我们国家是一直倡导的,今天来的都是年轻人,学雷锋要代代传承下去!”
82岁的张永康老先生觉得,现在青年人时间比较紧一些,能利用空隙时间主动地多关心他人,多关心集体,最主要是做好本职工作,这就是学雷锋,也是一种精神。
顾思凡是位在眼镜店工作的年轻人,她说:“学雷锋不老套,为人民服务,服务大众,这是个传统,这么多年了,我觉得学雷锋应该成为时尚,要教会孩子学会‘学雷锋’。”
某美发机构员工舒灵来自四川绵阳,有六年的从业经验,他说自己和同事们每个月都会去社区为居民义务理发,他的家乡曾经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无私帮助,舒灵觉得自己多做些义务服务工作是正常的。“我觉得学雷锋不老套,今天要我戴个雷锋帽、背个绿挎包学雷锋做好事,我也不介意的!”他说。
嘉兴学院大二学生程军认为“学雷锋”不能流于形式,要有实际行动,就像嘉兴学院的湘西支教爱心团队,数年如一日为贫困地区的儿童默默奉献。“学雷锋重在平时,而不是在3月5号这一天,3月5号其实只是个宣传日。”
“年轻人总是追寻时尚,引领时尚,不只是戴雷锋帽,不只是这种文化要成为时尚,更要让雷锋精神成为时尚,那才是真正的时尚,只有先成为时尚,才能成为经典。而现在我们要重新让‘学雷锋’成为时尚,我觉得应该会,也一定会,就像‘又一春’的感觉。当觉得学雷锋是件很丢脸的事情的时候,社会道德也许就沦丧了。”程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