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吹响了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嘹亮号角,点亮了川人的精神灯塔。时下虽已进入冬日,但蜀乡大地却处处升腾着文化建设的如火热情。
连日来,本报记者深入田间地头,走进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农村电影放映点,感受到农村文化建设的多姿多彩。从即日起,本报在一版推出《岁末走乡间·探访农村文化建设》系列报道,和读者共同见证我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成就,聆听村民对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实现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心声。
11月29日一早,71岁的石椅羌寨“形象大使”母广元与往常一样又开始了他作为羌文化乡村游向导的忙碌一天;在吉娜羌寨里,“北川羌绣”店的老板姜春红和绣娘们,正在为新来的订单忙个不停;“感恩·奋进”主题教育活动如今正在北川开展得如火如荼,一曲《羌族感恩歌》响彻羌山蜀水间……
连日来,记者行走于北川山乡羌寨,处处感受到浓厚的“感恩奋进”文化氛围……灾后重建3年多来,以北川等地为代表的四川地震灾区,将感恩情怀融入精神血脉,自力更生,弘扬传统文化,振兴特色文化产业,用勤劳双手建设美好幸福新家园,如今更是在省委九届九次全会提出的 “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和培育 "感恩奋进"文化”的精神指引下,启动了发展振兴的新引擎。
融入羌魂
在感恩中传承文化
“万物含情迎远客,种下友谊百花开,爱洒关山,恩重意长……”今年2月新北川“开门”仪式上,作为主持人的母广元用“开启祝词”,让北川人的感恩情怀响彻夜空。
如今,母广元每天7点就起床,站在寨门迎接远方来客。从献羌红到向导解说,从祝酒歌到篝火晚会对山歌,老人一直要忙到晚上10点多,只为向客人传播原汁原味的羌族文化。为了保护羌文化,母广元可以说是呕心沥血,如今已带出了十多个徒弟,写出了《羌山情歌》、《远古的回首》等四部羌文化著作。
“今天,我们拥有的已远超逝去的,因此只有心怀感恩,才能对自己充满自信,对未来充满希望,要在感恩中向着好日子奔跑。”11月29日,母广元告诉记者,从地震中崛起后,羌人更加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援建者、感恩社会,感恩精神成为羌民族精神中新凸显的又一大精神力量。
同样心怀感恩奋进之情,努力传播羌文化的还有杨华武。震后仅一个月,他就在大山深处的青片乡组建起全县震后首个抢救、保护和传承传统羌文化的民间艺术团体,用羊皮鼓舞将痛失亲人和家园的北川人紧紧地团结到一起。目前,这个草根艺术团已经演出400多场,近一半团员被列为文化传承人。为了回报社会,杨华武多次赴山东感恩演出,足迹踏遍齐鲁大地17个地市,还远赴美韩等国,用“感恩奋进”文化感动世界。
如今,羌族民俗博物馆已成为北川中轴线上最靓丽的建筑;北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也于今年10月落成……记者从北川县文化旅游局获悉,该县“羌年”被列入世界级“非遗”保护名录,“禹的传说”等3项被列入国家级 “非遗”保护名录,“大禹祭祀习俗”等15项分别被列入省级“非遗”保护名录,并加大了对“非遗”传承人的挖掘与保护,正在利用各乡文化站、村文化室,开展“非遗”传习。
织进羌绣
在奋进中兴业致富
姜春红是吉娜羌寨 “北川羌绣”店的老板,迄今,她已免费教出一百多位绣娘。“订单一个接一个,有时光鞋垫一次就要几百双。我满寨子跑着收,催着姐姐妹妹们赚票子。”姜春红说,她的小店生意最火时,一天能卖一万多块钱。
人因感恩而奋进,羌绣也在革新中不断融入现代元素,发展成特色文化产业,让群众在奋进中因文化而富。
在北川新县城“巴拿恰”的北川生活文化馆里,绣娘们正在一幅价值30多万的《富贵图》上飞针走线。“羌绣正从传统走向时尚,我们不仅借鉴四大名绣的元素和针法,还独创手法,材料尝试全天然的夏布,题材紧扣时代脉搏,绣品更是多达数百种。三四百元的手包加上简单几针时尚羌绣,身价就飙升至两千块。”总经理张再兰说,震后羌绣不光做高端艺术品,更注重时尚加实用,只有不断革新,市场才更宽阔。如今,该公司的产品不仅远销瑞士,还准备在京沪渝等地开分店。
很难相信,在面临不少传统绣品被毁、传承人遇难的困境下,短短3年多,北川人把“感恩奋进”织进羌绣,织成产业,如今,羌绣正以北川最夺目的文化名片亮相世界。“全县有50%的妇女从事羌绣行业,现在羌绣企业多达11家,以刺绣为主要收入的绣工2000余人,年创产值350万元,人均年增收8000元。”北川县羌绣协会会长李德怀告诉记者,今年羌历年期间北川还举办了羌绣绣品展销暨绣工技能大赛,三天时间就卖出产品200多万元。
据了解,绵阳市还专门为扶持羌绣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划到2015年实现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培训绣工1万人、建立羌绣生产基地10个的远大目标。而在北川县的山东工业园内,一个占地50亩的羌绣产业园也即将建成投产。
村民期盼
母广元:民族文化必须融入日常生活才能真正传承,才能有持久的活力和魅力,也才能真正吸引游客。不仅仅建筑、遗迹需要保护,我希望政府能在日常生活中多种方式大力倡导和保护羌文化,如引导大家平时穿羌服、唱羌歌、说羌语等。同时,对于开展羌文化的乡村旅游加大扶持,在资金上能助一臂之力。
姜春红:羌绣是个市场很广阔的产业,由于现在游客以省内游客为主,一些绣娘担心产品找不到市场,希望政府能帮助我们拓展更大的市场销路,让更多的产品走出四川、走出国门,让大伙持续增收致富。
张强 本报记者 李淼 文/图
作者:李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