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大禹故里,物产丰茂,气候宜人。
2005年,北川男人王永胜拿出了打拼多年的积蓄,投入到以金银花种植为突破的项目上,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科技推广部门进行合作,以工业的理念,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种植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实现产业化经营,研发和生产金银花饮料的系列产品。
王永胜8岁时因患败血症诱发骨髓炎而落下残疾。2008年5月,王永胜夺得北川“首届青年创业大赛”冠军,他的“羌缘红”金银花专业合作社,还被共青团北川县委授予“青年创业示范项目”。
2008年5月12日,北川“首届青年创业大赛”颁奖典礼举行,地动山摇的大地震发生了,王永胜瞬间被埋在了废墟下。10多分钟后,王永胜艰难地从废墟中爬出,这个毕业于绵阳医科学校的羌族汉子,用树枝做夹板,用布条和领带做绷带为地震中受伤的人们进行包扎,先后救治了100多名伤员。然而,王永胜在北川县城的公司大楼垮塌了,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并有11名员工遇难,包括他的亲妹妹……
心灵震撼结义残疾兄弟
2008年6月的一天,王永胜徒步行走5个多小时,回到了昔日繁华、如今满目疮痍的老北川县城,不由泪雨滂沱,嚎啕大哭。
突然,两个男人在王永胜的眼前晃动起来一个面部歪斜,说话不清,走路甚至比自己还要艰难;而另一个清瘦的年轻人,则连双手也没有!
“大哥,需要我们帮帮你吗?”后来,王永胜知道,这个叫自己“大哥”、没有双臂的年轻人叫熊仁汀,刚从西南石油大学毕业;而他用一双残臂搀扶着艰难行走的另一位残疾人叫杨嘉利,是中国有名的残疾作家、诗人。
王永胜被眼前的两个残疾兄弟震撼了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走到了今天?
夜深了,3个残疾人仍在促膝交谈。
王永胜说:“杨哥、小熊,如果我要重新创业,你们能和我一起干吗?”杨嘉利不假思索回答:“好呀,这也是我实现自己年轻时的理想的一次机会。”熊仁汀也重重点了点头,他们俩心里知道,王永胜现在需要的是精神力量,也许自己并不能帮他做什么。
二次创业走出生命困境
2008年12月,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要在灾区扶持项目,王永胜成功获得了一笔8万元贷款。一家新公司北川羌缘红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正式创立。
汶川大地震,“震在汶川,伤在北川。”地震后北川成为了全国人民无私援助的对象。王永胜说,如果没有这样的援助,他怎么可能贷到这样一笔款,又怎么可能在这样短的时间里重建公司并二次创业?他因此和杨嘉利、熊仁汀将“奋进·感恩·博爱”作为了公司的文化理念。
2009年初,公司将金银花的种植项目形成了可行性报告,预计将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北川的桂溪、璇坪等乡镇建成面积2万余亩的金银花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在白坭、禹里等4个乡镇各建一家初级加工厂,在新北川工业园区再建一家精加工厂,年产金银花干花1500吨,产值达到1亿元……2009年5月,地震1周年时,羌缘红公司又被确立为“北川县青年创业示范基地”,王永胜也先后被四川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评为“优秀示范岗”,被绵阳市委、市政府评为首批“创业能手”。同时,羌缘红公司还开发出具有北川羌族特色的系列产品,如富硒花生、贝母、天麻等。
感恩之旅演绎人间大爱
2010年5月,羌缘红公司的第一家金银花加工厂在北川桂溪乡落成。王永胜和杨嘉利、熊仁汀激动无比。这时候,一个感恩祖国,回报社会的计划又在3个残疾人心里酝酿成熟
1年多来,王永胜发现有不少在地震中受伤致残的农民,只能依靠国家的救济金生活,王永胜提出将羌缘红公司改制成福利企业,吸纳更多残疾人就业,让他们重新获得勇敢生活下去的勇气。
王永胜说,金银花采摘后的后期加工制作,很多工序只需要手工完成,正好适合腿上落下了残疾的人做。熊仁汀也说,“感恩”作为公司的文化理念,帮助灾区更多的残疾人自食其力,正是这种文化理念的最好诠释。“感恩需要从身边的小事做。”可王永胜没想到,公司将招聘残疾人的信息发布后,前来应聘的残疾人并不踊跃。很多残疾人认为,金银花并不能卖多少钱,到种植金银花的公司上班又能挣多少钱呢?
的确,按照公司的发展规划,羌缘红公司的资金缺口非常大,有时候甚至几个月也发不出工资,员工只能领取几百元钱生活费。王永胜很希望灾区的残疾人能理解他们,和他们一起共度难关,共创未来。
2010年夏天,北川金银花盛开,王永胜和杨嘉利、熊仁汀日夜走村串户,动员和说服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到公司就业。终于,不少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来到了羌缘红公司,公司下属的北川羌缘红金银花茶叶精加工厂和北川羌缘红绿野食品厂,成为了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主要岗位……
现在,在羌缘红公司,100多名员工中有残疾员工20多名,并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将公司正式改制为福利企业。
“北川羌缘红,一颗感恩心;茶园三结义,金银花开时。”王永胜、杨嘉利和熊仁汀在创业路上,演绎出义薄云天兄弟情义的同时,并将这样的兄弟情义进一步演绎成人间大爱这样的人间大爱就是怀着感恩的心,为美丽的人世间奉献上了一杯杯溢满了爱与芬芳的金银花茶。
张陶 四川经济日报实习生 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