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援建的崇州市人民医院和崇州市妇幼保健院已投入使用。特约摄影梅喻鑫
“对口援建崇州行”系列报道之二
记者 陈波
两座新医院,一处城市新地标。
重庆援建者,以无畏无私的援助精神,不仅为饱受震灾的崇州市建起50年不落后的医院,更通过技术援助,改写了这座城市的医疗史。
崇州是“老幺” 更该受宠爱
4月的崇州,春风拂面,桃红柳绿。
“走,老班长刚生了个胖小子,咱们带上风筝,先到‘两院’看他们,然后再去放风筝。”崇州市蜀州北路,一群年轻人七嘴八舌地商量着。
“两院”是什么地方?居然既能看新生儿还能放风筝?记者上前一打听,才知道这个“两院”是两所医院的简称,即崇州市人民医院和崇州市妇幼保健院。
随着这群人欢快的脚步,记者跟随而至。还在千米之外,就见一马平川的大地上耸立着庞大的楼群。
一条宽阔的马路两边,分列着这“两院”,各自宽阔的广场,仿佛这里不是医院,而是游园。
“这是崇州的新地标!”崇州市人民医院院长张焰说。
“‘两院’总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总投资达2.75亿,最高建筑达15层……”张焰的介绍,令人难以相信这只是一个县级市的医院。
“这一切,没有重庆的援建,我们至少要再等20年!”崇州市卫生局局长说。
的确,原来的崇州人民医院建筑面积仅1.1万平方米,却得每年接待30多万病人。张焰这个院长每天操心的不是医疗业务,而是时刻担心医院楼板垮塌。
重庆决定重建该医院后,提出了一个令崇州卫生系统都难以置信的目标:至少50年不落后!
50年,半个世纪!誓言的背后,充满了沉甸甸的责任和无数艰险。
低温、暴雨、酷暑,因震后的灾区地质、气候都有所改变,重庆的建设者经历了许多至今难忘的考验。但即便如此,他们对工程的精细程度,却远超一般人的想象。
比如,箍筋间距的轻微超标,居然可以成为项目会议上严厉批评的错误,而放在一般工程上,这是完全无需关注的。
“医院街+单元式布局,这座医院比照的是国外医院的建设理念和标准。”设计者重庆市设计院副院长陈瀚新说。
当“两院”正式建成时,一直埋头苦干的建设者蓦然回首,惊叹一声:“重庆区县里竟没有一个这么上档次的医院!”
对此,重庆援建崇州前方指挥部第二任指挥长陈晓儒,说了一段幽默却又寓意深远的话:“既是援建,就得拿出点真东西。重庆有40个区县,崇州市好比是第41个,而且是‘老幺’,理所当然更该受宠爱。”
“软硬结合” 改写崇州医疗史
对医院而言,硬件可以通过资金加强,但医疗技术以及器械操作,则是一所医院乃至一个地区,都需要漫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形成的。而无私援建的重庆,一开始,就想到了这一点。
按照崇州市妇幼保健院院长的话说,重庆援建“两院”,做到了重庆顶级医院有的,崇州的医院里就必定会有。
海扶刀,世界上最先进的体外非侵入性治疗肿瘤的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因为重庆是该系统的诞生地,因此,重庆毫无保留地支援给了崇州,并为此派驻了技术人员手把手教授。
类似的技术支援太多,使得崇州医疗技术有了一个惊人的突破。一段可资玩味的趣事充分佐证了这一突破。
崇州市人民医院去年建成后,四川省卫生厅进行评定。首次评定时,对其分数过高、远超同类医院难以置信。于是,今年新年之际再次突击评定,结果仍旧是最高分。
崇州市妇幼保健院医生马黛群,对于崇州的医疗水平有如此突破体会更深,因为她本人就是重庆援助的受益者之一。
囿于崇州市当时的医疗技术限制,重庆为了充分发挥硬件升级后的作用,在硬件援建的同时,进行了超大规模的医疗技术输出,而马黛群正是首批赴渝培训的医生之一。
而像马黛群这样赴渝“深造”的崇州医护人员,高达772人次。同时,重庆市卫生局还组织了9批266名重庆医疗技术专家,前往崇州传经送宝。
“知道现在四川省卫生医疗系统怎么评价崇州市的医疗水平么?那可是口碑相传的———‘三级医院看华西,二级医院看崇医’!”张焰的话语之中,满是自豪。
实力赋予了崇州人民医院莫大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如今的他们誓言,三年内争取使该院由二级甲等医院升格为三级乙等医院,从而实现崇州市医疗历史性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