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铁刀木,主产于东南亚,
中国云南、广东普遍引种栽培。
以上我们可以看到,红木类原材料,中国产的屈指可数。换句话说,我们今天使用的红木家具绝大多数是进口。
国外红木什么时期进入中国?
据记载,公元1405年,明永乐年间,郑和七下西洋,去时满载而去,回来时空船舱里面有大量的红木木材做压舱木,后来人们发现这种木材又硬又漂亮,做出的家具经久耐用,从此我们开应用了外来的红木制作家具的时期。
中国每年进口多少红木?
“据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发布的红木行业政策现状报告显示,从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红木流通专业委员会获悉,2014年我国红木进口总金额同比增长526.17%。2014年上半年,我国累计进口木材达4439.49万立方米(原木材积计),同比增长21.37%;进口总额达642.3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10%。”
另据“中国红木进口综合价格指数”显示: “ 2016年1-11月,我国红木实际完成进口82.83万立方米(以原木材积计,下同),同比减少2.88%,降幅较去年同期收窄95%以上。据不完成统计,受终端市场有效需求乏力的影响,2016年全国红木制品生产企业活跃度下降近40%.”
进口原料 中国制造 广泛使用
在2016年1月,美国洛杉矶艺术博览会(LA Art Show)上,来自中国多家企业的红木制品受到当地藏家及观众的喜爱与高度评价。红木制品由官方国际舞台走向人民生活。
继去年APEC首脑会晤后,今年9月,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开幕,在整个会场中尽显红木家具的身影,会议桌、部长椅、元首椅等均是“东作”红木的成果。
红木家具走俏市场源于明清家具收藏热
资料显示: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开始,以“破四旧”为名的抄家盛行,硬木家具也属“四旧”而有硬木家具的人家也大多被抄家,一些硬木家具被砸破,一些被抄走,因而硬木家具在当时倒成了不祥之物。当时,在信托商店(相当于旧货市场)标低价待售的硬木家具很多,但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很少有人敢买。到1969年,林彪颁布1号备战动员令,在社会上又一次引起大动荡,当时许多中央机关单位和个人准备外迁,处理了大批家具,在信托商店出售,其中就有许多硬木家具(解放时,机关单位接管王府时留下的)价格也极为便宜,一件红木椅子仅几十元,一件老红木带雕花帽子的三开大立柜标价仅230元。当时国内经济不发达,人们生活水平很低,有的人也怕惹上麻烦,故信托商店里的硬木家具堆放如山,也很少有人问津。在20世纪60-70年代,只有少数有心人开始悄悄收藏明清硬木家具(这些人现在大都成了著名的明清家具收藏家,有的还开办了明清家具收藏博物馆)。最终这些硬木家具大部分以很低廉的价格流向海外,从而引发了海外明清硬木家具收藏热,但由于信息的滞后和当时国内政治动荡,经济相对贫困,国内人士并没有对明清家具的收藏引起重视。
到了20世纪80年代,十年动乱结束了,一些因抄家而幸存的明清硬木家具,随着落实政策归还给原来的主人,但因生活环境(包括居住环境)的改变,许多人已经不可能再保存这些家具了。此时,境外买主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利用各种渠道,甚至亲自到大陆来收购各种明清硬木家具。国内也出现了专门“倒硬木家具的”,他们对明清硬木家具并没有太多的研究,只是得知境外有人“出高价”收购明清硬木家具,重点是黄花梨和紫檀木家具。于是他们不辞辛苦,走街串户收购散存于居民家中的硬木家具,然后运到广州出手。当时(1985年前后)他们收购一对明式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的价格在2000-3000元,运到广州后可卖到6000元左右。收购一对黄花梨椅子便可获利3000元,相当一个人3年的工资。所以,当时“倒硬木家具的”积极性很高,终于使最后幸存于民间的硬木家具大量流向海外。
如今,人们都认识到明清硬木家具的珍贵性,然而一对明式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的价格已经是350000-400000元甚至更高了。
明清开始大量使用红木 无意间保护了我国珍稀名贵木材
中国人口多,木材需求量特别大。从明清到现代,国家大量进口国外木材,对保护我国自产的珍贵木材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 “金丝楠”、“黄花梨”在古时候有“皇木”、“神木”之称,甚是珍贵,正是大量进口红木的广泛使用,这些珍稀名贵木材也得到一定的保护。
红木家具的是否代表中国家具传统文化品牌?
红木制品的大多数原材料源于国外,与中国传统家具艺术工艺完美切合,形成独特风格,并被广泛使用,这说明了红木制品的实用性。
那么,红木制品能否代表中国传统家具文化品牌呢?其实,我们所讲的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指的是“制作工艺”,只要制作工艺是中国古典家具传统工艺,什么原材料制作是另外一码事,代表中国传统家具文化品牌的只是中国古典家具传统工艺。就如欧式、日式的红木家具,只是代表其他国家的家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