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在中国南海进行联合军演的美日联合舰队。(资料图)
作者介绍:
唐健:国防大学博士
褚友清:国防大学博士 防化学院讲师
美军作为世界头号军队,代表着世界军队的发展方向,没有就此止步,而是积极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突破自己和前人,企图立于不败之地。它一刻也不停地进行备战和发动战争,表现上看又是军费削减,又是裁减现役军队员额;但实际上减量不减质,削减兵员不是为了真正实现和平。试想美国是从战争起家,也是从战争中发家,不太可能放弃战争这个保持大国地位的“选项”,由此也就不难想象美军为何而战。
追逐利益和保持大国地位
自20世纪90年代初前苏联解体后的20多年里,美国似乎再无对手能与之相抗衡,便借机发动一系列战争,以保持优势地位。(资料图)
军事家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战略服从政略是一条亘古不变的铁律。美军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持超级大国地位和维护霸权地位,几乎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手段遏制别国挑战其地位,防止各尖端领域受到挑战,使对手无还手之力,始终是手下败将,直至折服。美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说的;过去是这样,将来也应该是这样。
首先,不遗余力地维持超级大国地位。自20世纪90年代初前苏联解体后的20多年里,美国似乎再无对手能与之相抗衡,便借机发动一系列战争,以保持优势地位。21世纪初,尽管美国大国地位依然牢固,美国国内一些人士和机构却忧心忡忡、杞人忧天,唱衰美国,抛出美国衰弱论调,不知究竟目的何在;但至少有一条,部分美国人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提醒美国政府提高警惕和危机意识,否则大国地位摇摇欲坠的一天会比预期来得早。如此一来,突出美军的地位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其次,遏制主要战略对手,维持地区利益。只要美国认为有其利益存在的地区,美军都会在该地区设棋布局。如:美国与亚太地区的日本、菲律宾、韩国和澳大利亚等五个国家结成军事同盟,不断强化军事合作和军事存在就是这个道理。美国高层曾指出,自2001年全面反恐后,使一些国家迅速崛起。当然这只是美国的一面之词或者说是托词,不过可以表明美国人的视线已经向这个方向转移。美军积极调整亚太地区的力量部署,既直接参与军事挑衅,也鼓动盟国挑起事端。另外,与俄罗斯之间的博弈战线从黑海延伸至北极,时常兵戎相见、剑拔弩张,双方相互纠缠、难解难分,或许正在开创大国博弈新“模式”。
释放善意巩固和扩大“朋友圈”
尽管美国在后冷战时代曾一度宣称能同时打赢两场局部战争,但自海湾之后,美国发动的历次战争与冲突,不是惨败就是以烂尾收场。(资料图)
美国国内矛盾时有发生,整体国力下滑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20世纪90年代初,前苏联解体之后,美国当之无愧地成了唯一超级大国,随意发号司令,动辄使用武力,可以打赢两场局部战争;进入21世纪后,美军只是高呼打赢一场局部战争,慢慢地演变成为控制地区局势和介入敏感区域,似乎对战争变得谨慎起来,如再次发动战争,若打成“残局”,一切将难以想象。
首先,积极改善对外关系,继续深化盟友关系。美国在全球范围按历史恩怨、意识形态和本国需要等搞亲疏远近,有的关系十分亲密,有的若即若离,还有的老死不相往来。这一趋势近年来正在发生微妙变化,巩固与日本等传统盟友关系;加强与菲律宾等国的关系变得迫切起来;与古巴断绝几十年的外交僵局已打破,开始接触;表明美国正积极改善对外关系,培养更多的“盟友”与其患难与共,至少不反对吧。总而言之,树敌太多只有坏处没有好处的道理,美国人应该有所感悟和体会。
其次,震慑或清除地区异己势力,扶持亲美“伙伴”。近几场局部战争中,伊拉克、利比亚等国,没有哪个领导愿意主动交出政权、俯首称臣,都是流尽最后一滴血,坚决抵抗到底。美军发动战争的真正动机外界众说纷纭,解读甚多,但真正动机只有美国人自己清楚。在美国看来,在一些地区事务中,因为地区性大国的崛起有把美国排除出局的可能,如:一些地区性组织并非由美国发起,尽管美国可以参与,但美国不愿只做一个平庸的参与者或者“配角”,而要做领导者和规则的制定者,主导局面,这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反感和强烈不满。尽管如此,美国还是一意孤行、一如既往地推行霸权政策,削弱或者消除异己。
战争“矛头”可能指向谁
随着与有核国家进行常规战争的取胜把我越来越小,网络战、信息战甚至太空战正越来越成为美国与这些国家进行竞赛、竞争乃至冲突的主要手段。(资料图)
美国在政治、经济、经济等几乎所有领域都有假想敌或者竞争对手;只要美国认为哪个国家对其利益构成了威胁,都有可能成为其假想敌,或许这样的假想敌不在少数。不过这要看美军的战略方向、现实选择以及给敌人和对手如何排序。另外,也不是说只要是敌人或对手美国就会立即采取军事手段。
首先,向有核大国轻易出手的可能性并不太大。不是美国不想打击有核国家,有核国家都是大国或强国,有相当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打击有核国家带来的后果,美国人是最清楚的。与这些国家的争夺无非采取一些示威手段,要不就是军事对峙,甚至连擦枪走火的可能性都不大。与有核大国之间最多的是博弈,这样既不会大动干戈,也不会伤得太深;如,在网络和太空等空间展开暗中争夺和破坏性的行动时有发生,不易被觉察,还能起到敲山震虎的效果。
其次,军事手段主要敲打地区性中小国家。有关研究表明,美军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平均4年左右打一仗,不断凸显不对称和先发制人。对手主要选择中小国家,这样一来,美军不必担心战争胜败结局,只是选择何种方案最适合、最容易和最快达成作战目的。美军实施行动时,会以一些冠冕堂皇的借口为幌子,按照自己的意图,单方面采取军事行动。由于对手军事实力相对薄弱、不堪一击,所以美军行动如此游刃有余,也不至于身陷其中。
再次,集中优势力量时刻紧盯敏感地区不放松。10年反恐结束后,美国战略重心迅速东移,把海、空军及海军陆战队等主要作战力量移至亚太地区,剑指何方已非常明确。意图把平静的地区局势炒热,把热点问题演变成焦点问题,借机介入,达成想要的结局。美军计划于2017年将F-35战斗机大量派驻日本;不断前移X波段侦察预警设施,借时局变化,因势利导、步步为营,实现“一箭双雕”。此外,鉴于北极的价值凸显,美军迫不及待与外军联合军演的形式积极染指其中;在叙利亚问题,步步紧逼俄罗斯,使问题一波三折、愈加复杂。(凤凰军事 凤凰军评 唐健 褚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