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贡献PM2.5说法一出,就引发了网民调侃,不少网民评论道,“建议做饭实行摇号,或按照身份证尾数单双号限制做饭,尾号为X的永远只准蒸炖煮。”
@光荣的自宅警备员弦影君:支持做饭实名制。
@无名Di叶子:全力配合清洁空气,支持做饭摇号。
@此乃高庄主:以后吃草或者光合作用生存是个不错的选择。
@xiao-yan叶:回到原始社会,天天茹毛饮血,像原始人一样生吃动植物。
2014年APEC将在北京举办,北京市外事办主任赵会民日前在回答记者关于北京空气质量问题时说,中国人习惯的烹饪,对PM2.5的贡献也不小,希望市民配合做好清洁空气的工作。话语一出就引爆了网民讨论。不少网民调侃“是要全民集体吃黄瓜”“还是单双号限号做饭”?
记者向相关专家咨询,饭菜油烟确实是PM2.5的来源之一,不过远没机动车贡献大,同时,川菜跟其他菜系相比,确实会产生更多油烟。
数据 烹饪贡献两成PM2.5
其实,烹饪对雾霾贡献率不小并非空穴来风,早在去年夏天,中科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组之“大气灰霾溯源”项目组报告执笔人、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就曾发布其研究成果,他认为,烹饪源夏季对空气的影响比冬季大,“这是不可忽视的”。
王跃思认为,在夏季北京城区PM2.5污染源中,烹饪源能占到15%-20%左右,汽车和相关产业占到40%-50%,外地污染传输占30%,扬尘占的比例少于10%。王跃思同时提出治理对策,他认为,“烹饪源的控制只要加强监管就行”,并不涉及市民减少烹饪行为部分。
看法 川菜会产生更多油烟
烹调油烟对PM2.5做出了贡献,那谁又贡献了烹调油烟?“烹调主要分两种,餐馆烹饪和家庭烹饪。”成都环科院一位专家介绍,“餐馆产生油烟远大于家庭,不过城区餐馆一般都安装了油烟净化装置,如果使用了,能很好解决油烟问题,若是‘光安不用’,就会增加油烟排放。”
牙尖川菜以油爆著称,是否加重了PM2.5负担?“跟其他菜系相比,四川菜爆油爆炒,油在高温下烹调,油烟确实会更多。”该专家说道,“不过要减轻PM2.5污染,不是要改变烹调方式,全民啃凉拌黄瓜,而是对餐馆油烟净化装置加强制度化监管,对居民油烟排放进行集中管理。”(记者 张路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