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芦山花灯,人们印象最深的大概要数“三花脸”和“幺妹子”。“4.20”芦山强烈地震前,“三花脸”扮演者,也是芦山花灯第三代传承人裴体文,在民俗节等各类场合,将芦山花灯的悠久韵调唱遍姜城,甚至唱响了省内外。“4.20”芦山强烈地震后,“三花脸”裴体文又将芦山花灯通入地震、感恩和重建等元素,宣传励志向上正能量。
“三花脸”搬回老家潜心创作
6月已是入夏季节。在盛夏阳光的照耀下,记者驱车沿芦山县城往北,不到10公里就进入龙门乡王家村境内。裴体文和老伴,地震后从县城搬回了王家村王家坝的老屋中。
“天震地震由你整,只要我在震里生。依然摇扇跩花灯,坚守故土传乡音……”刚拐进裴体文居住的小巷,就隐隐传来一阵咿呀唱和声。
和舞台上滑稽逗趣的扮相不同,见到裴体文时他身穿一件米色外套,正在认真严谨地推敲唱词,忽而流畅念白,偶尔停顿思考。眼前这位老人,已经是75岁的高龄。略显瘦削干瘪的身材藏不住矍铄的精神和对芦山花灯深沉执着的热情。
“这是震后新创作的《天塌也要跩花灯》花灯戏。”一边向记者介绍,裴体文一边把记者请进家中。
“4.20”芦山强烈地震后,裴体文和老伴不愿意给子女增添负担,就带着他的书籍衣物,搬回了王家村的老木屋。
“回了王家村更有利于我搞创作。”裴体文说,老家不仅清净,还是自己最初学习芦山花灯的地方,有着一份格外的感情。
在裴体文的书桌上,摊放着一些新创的花灯唱词片段。桌后的书架上,整齐地排列着民俗历史和文化类书籍。上千本书籍,为裴体文提供了花灯创作的基础和灵感。
将芦山花灯加入地震重建元素
裴体文在创作中,一直秉承着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
“地震那段时间给了我很多感触,这段经历为我提供了创作的素材。”地震时发生了很多或感动,或伤心的故事。裴体文都默默记在心里,并化作了创作灵感。
裴体文还记得,去年地震,让王家村的许多房屋毁于一旦。村里的乡亲们齐心搭起屋棚过渡。不久之后,民政部门的救灾物资到了,身穿绿军装的人民子弟兵来了,他们为村民们搭起救灾帐篷,帮助村民抢救物资安顿生活。后来,又有外来志愿者加入,为大家干好事,帮助大家渡过难关。
这些片段,都被裴体文当做素材加进了新创作的剧本里。
“我的新剧,讲的是芦山和天全两个县的花灯爱好者在芦山相逢,引出地震中的各种感人故事。”介绍完剧情,裴体文即兴演唱起来。“2013年谷雨那一天,4.20地震发生在芦山。党中央派解放军来救援,民政部门连夜送来帐篷,哪里有难就帮上门咯……”
“这部戏的名字我已经想好了,就叫《要做炎黄好子孙》。”裴体文告诉记者,这是一部十多分钟的花灯戏,采用小二戏的演唱方式对答唱和,突出党委政府救灾解难和感恩社会各界的主题。
剧本甫出炉,演员也基本敲定,即将进入排练阶段。
如今,芦山县灾后重建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裴体文还将一些唱段改编,加入重建政策的情景,交由王家村老年协会排练演唱,进村入户宣传重建政策。
“今后,我还要在剧本创作中融入更多时代元素,唱出生活各种滋味。”裴体文表示,他还将把芦山花灯这条路继续走下去。
记者 卫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