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的雅安市基层党员干部
在地震袭来山崩地裂的危急关头,雅安市广大党员干部临危不惧,挺身而出,争分夺秒抢救被困人员、想方设法安置受灾群众,成为灾区群众的主心骨。 “就是爬,也要把灾情送出去”
——王岩飞,宝兴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还是没回应”,4月20日上午,雅安市政府应急办工作人员在一遍遍拨打宝兴县政府值班电话后,既无奈又焦虑。9个小时过去了,芦山、天全、荥经……各县区的灾情信息纷至沓来,宝兴,却一点音信也没有!联想到“5.12”的场景,应急办的空气紧张凝重、令人窒息。宝兴,这个四面环山、地势险要的县城到底怎么样了? 此刻,宝兴县委、县政府已是心急如焚。全县水、电、气全部中断,已证实县城、灵关镇、大溪乡房屋100%受损,10多人死亡,数百人受伤,进出的道路垮塌严重、飞石不断,重伤人员无法转移出去,药品、物资无法运送进来,救灾工作面临巨大困难。必须把灾情传递出去!
经过会商,宝兴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王岩飞临危受命,只身一人途步从灵关镇绕道天全县老场乡赶赴芦山县城。这是一条崎岖狭窄的乡村道路。上路后,王岩飞才发现,这条路段也出现了很多塌方,道路最窄的地方只容得下一只脚,战战兢兢地挪动着脚步,还要不时警觉崖上的飞石,……行至一半路程时,王岩飞已觉体力不支,毕竟震后未进一粒米,一路连滚带爬耗费了许多力气。
“我身上背负着全县5万多群众的希望,我不能,也坚决不许自己倒下去,就是爬,也要把灾情送出去!”他对自己说。经过5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王岩飞抵达芦山县城,传出宝兴灾情。
雅安市抗震救灾指挥部迅速制定救援方案、准备急需物资、调集救援人员全力挺进宝兴……通讯全面恢复,电力逐步恢复,宝兴结束“孤岛”状态。 “早一分赶到,群众就少一分危险”
——袁超,芦山县清仁乡大同村支部书记
4月20日早上8:00分,袁超像往常一样,准时来到村活动室上班。就在开门时,突然,地动山摇,一阵“大颠簸”之后,袁超被狠狠地摔在了地上。“天啊,大地震!”,在余震中挣扎着爬起来后,袁超在片刻间反应过来,“如此强烈地震,农村的砖瓦房哪里经得住?必须马上把人员疏散出去!”,三步并作两步奔出,袁超翻身骑上摩托,就开始扯着嗓子沿途反复高呼,“地震来了,大家不要惊慌,赶快往空地上跑”,一边召集村干部、党小组长和全村共产党员紧急集合,分组分片,挨家挨户对全村576户1900余名村民进行逐一巡查。
在村民聚集的空地快速扫了一眼,袁超心里一紧:“遭了,还有村民没有疏散出来”,“第一小组留下照顾村民,第二、第三小组跟我上,挨家挨户再排查,马上把还在房里的村民疏散出来!”带着十几名党员,袁超再次冒着余震,奔向泥瓦不断坠落的民房。
从摇摇欲坠的砖房中抱出两名留守儿童后,年迈的袁超脚步略微有些踉跄,他不顾另一名党员的劝阻,又抢先冲进一间即将坍塌的木房中背出1名空巢老人……
“老支书这么拼命,我们年轻人还等什么?”在他的带领下,许多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加入救援队伍,成功抢救出60余名伤员,运送20余次伤员,1900余名村民全部转移,无一人死亡。
22日凌晨1点,回到家人身边,他才发现,每天必须服用的治疗食道癌的药片早已在兜里被汗水浸湿。听到家人的埋怨,他咧开嘴一笑:“我是支书,我不上,谁上。药晚一点吃死不了,但早一分赶到,群众就少一分危险”。 “这点困难算啥,共产党员要雄起!”
——杨富荣,天全县新华乡落改村4组老党员
地震发生后,杨富荣的老屋彻底震垮。顾不上盘点自己的损失,60多岁的老杨第一个主动找到“村两委”,请求加入党员突击队,参加救灾抢险。突击队刚一成立,马上就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房子是不能住了,粮食却没来得及带出来,这数百号人吃什么? “这点困难算啥,共产党员要雄起!先把粮食抢出来”。杨富荣站起来,自告奋勇带领1个党员突击小分队冲入断垣残壁搜寻粮食。就在此时,一次强烈的余震袭来,一时间房梁剧烈晃动,碎瓦片如冰雹般下落。已经走到门口的杨富荣大喊一声:“快走!”却让出大门通道,等其他同志全部撤出危房后,才抱着一袋粮食跑出来。
22日一大早,老杨正在砍竹搭篷之际,一支队伍从远处走来,其中一名中年干部主动上前询问:“老乡啊,你受灾情况怎么样,需要什么样的帮助?”杨富荣没有抱怨,很坚定地说:“这次我们老百姓受难,也是国家受难。我是老共产党员了,相信党和政府不会抛弃我们,我们能够渡过难关。”事后,他才知道,这位干部就是省委书记王东明同志。
一名组工干部的“多重身份”
“大家快来帮帮忙,赶快把这块水泥板抬起来,下面还压着一个孩子!”。因为这一唤,震后不到10分钟,一个生命垂危的小女孩被人们从废墟中抢救出来。此时此刻,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大声呼唤、跑前跑后、身体瘦弱的小伙子竟然是一个刚做完手术后需要卧床静养的病人。他就是芦山县委组织部远程办主任潘德伟,一个有着将近1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组工干部。
“不怕死的叔叔”
灾难降临时刻,潘德伟拉着怀孕的妻子迅速往外冲。刚冲出家门没几米,他突然止步回头,“等等,好像有人在叫救命”。不远处,一幢房屋已经坍塌成废墟,微弱的呼救声正是从那里传出。看了看怀孕的妻子,潘德伟狠下心,一跺脚,“你自己找个安全的地方躲一下,我顾不得你了,我要去救人!”。双手速刨泥瓦石块,他在废墟里发现了被一块巨大水泥板压着的小女孩,“别着急,叔叔马上来救你”,可是任凭他使尽力气,怎么努力,压在小女孩身上的水泥板依旧纹丝不动,孩子的声音愈来愈微弱,晚一刻救援,孩子就存在生命的危险。此刻通讯完全中断,周边空无一人,他三步并着两步,冒着被危房倒塌砸中的危险,一路狂奔到最近的县消防队,和消防官兵一起救出小女孩,并把小女孩送到医院后,他才感觉到脚底一股钻心的疼痛,低头一看,路面上走过的地方都是血脚印,原来救人心切跑掉了鞋,他的脚已经被磨得不成样子。
“不称职的丈夫”
震后的芦山,满目疮痍,一片废墟,触目惊心。强忍疼痛,拖着一瘸一拐的脚,潘德伟一次次加快步伐,作为一名组工干部,他深知,灾情就是命令,党组织需要他、党员干部需要他、人民群众更需要他,抗震救灾就是他当前最紧迫的任务。赶到单位,接到任务后,他即刻投入到了忙碌的抗震抢险中,安抚群众情绪、转移群众财产、分发食品饮水……到晚上10点,他才猛然想起,已经和怀有身孕的妻子失去了14个小时的联系,她安全否?在哪里?几经周折,在安置点找到妻子时,周围的婆婆大妈都七嘴八舌地开始指责起他来,“这么厉害的余震,你怎么能把一个孕妇独自扔下呢?”“万一有个三长两短,那可是一辈子的遗憾啊!”…….面对责备,他只能轻轻地说一句:“是我不好,请你谅解”。
“不听话的病人”
在组织部临时搭建的办公点里,潘德伟负责整理报送灾情信息,和组织部对上对下的沟通、全县党员干部突击队的协调。整整2天2夜,他只有不到3个小时的睡眠。大家心疼他做过手术需要静养的身体,都劝他早点休息,他断然拒绝,“在这么困难的时候,我应该和大家战斗在一起,请你们不要把我当成病人!”看着每天不断滚动上升的伤亡灾情,他心情沉重,主动请缨到灾情最重的乡镇去核查灾情,山上是拳头大小的飞石,脚下是不断来袭的余震,潘德伟无所畏惧,此时此刻,他只有一个坚定的念头:“早一分钟把灾情核查好,群众就能够早一日得到关怀!”
这就是一名普通的组工干部,用他高尚的品行和模范的行动,树立了新时期组工干部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的良好形象。